增权视角下专业社会工作介入农村残疾人服务路径分析

庞子琦

[摘要]本文以增权视角对专业社会工作介入农村残疾人服务的路径予以分析,总结出具有参考、借鉴意义的成熟社会工作服务方式,找准专业社会工作介入的“增权点”与“充能口”,多方施措、精准发力,有效提升农村残疾人的社会获得感与参与感,促进社会公平公正。

[关键词]增权;农村社会工作;残疾人社会工作

[中图分类号]

C916

[文献标识码]A

农村残疾人是一个规模庞大的社会弱势群体,其在社会融人程度、社会适应能力等方面均存在着许多不足,亟待得到进一步改善。社会工作作为一种可以帮助服务对象增强适应能力、挖掘现有潜力的专业职业活动,在农村残疾人服务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基于此,本文以增权视角为分析视点,总结专业社会工作介入农村残疾人服务的路径并予以归纳分析,以期为相关机构、部门制定政策提供参考,更好地促进我国农村残疾人服务事业的发展提升。

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1 研究背景

根据中国残联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17年,中国共有残疾人口约8500万人,其中农村残疾人口占据了相当大的比例。农村残疾人受多种因素影响,普遍存在着难以有效融人集体、社会适应能力不强、缺乏特色化帮扶服务等问题,严重制约了农村残疾人的脱难脱困与再提升,亟待引入专业社会工作帮扶服务。

1.2 研究意义

社会工作强调在实务中以专业的理论与方法帮助服务对象增强适应社会的能力,并增强服务对象与群体、社会之间的联系。通过专业社会工作介入农村残疾人服务,可为农村残疾人提供更为契合其需求、问题的专业帮扶,为其全面增权,帮助其完成从“受助者”到“自助者”的转变。

2 理论与研究动态概述

2.1 农村社会工作的内涵

农村社会工作在我国尚处于探索起步阶段。张乐天从宏观层面出发,认为农村社会工作是社会工作专业服务的一种,它的内涵在于通过各种社会工作专业服务手段,化解农村中存在的诸多问题,从根本上促进农村发展。有的学者认为农村社会工作的重点是通过加强农民个人与农村集体的社会适应、发展能力,从源头上推进农村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有的学者从农民个人及群体出发,将农村社会工作界定为社会工作者在社会工作专业价值观的引导下,以社会工作的实务模式以及工作方法介入到农民的日常生产生活之中,挖掘个人以及群体的潜能,为农民增权赋能,改善其生存环境与生存质量,全面提升农民的综合素质,最终使其获得自我发展能力的专业助人活动。

综合而言,我国的农村社会工作强调在专业社会工作理论的引领下,结合农村实际情况,通过各种专业介入方法,提升农村残疾人的社会适应能力,促进农村的全面发展。

2.2 残疾人社会工作的内涵

残疾人社会工作是社会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已经形成系统化的知识与实务操作体系。王思斌认为,残疾人社会工作是专门针对殘疾人所做的社会工作,社会工作者运用专业方法帮助残疾人弥补自身缺陷,使他们平等的参与社会生活、分享社会发展成果的专业活动。周沛将残疾人社会工作定义为专业社会工作在残疾人社会工作中的具体介入,并同时具备着重视伦理、强调康复、共享价值等专业特征。

在实务中,社会工作者常通过帮助残疾人解决突出问题、消除不良行为、争取社会支持、满足发展需求等专业手段,提升残疾人的社会适应能力,引导残疾人积极主动地融入社会生活。

2.3 农村残疾人社会工作研究现状

学术界对于农村残疾人社会工作的研究主要集中于以实务介入为出发点,通过对于一定区域内农村残疾人生活现状、面临问题、迫切需求等不同层面的具体分析,得出相关的研究结论。杨洪斌从优势视角出发探索了我国农村残疾人社会工作的核心理念,并认为应从政府、社区、专业三大领域予以着手,采取舆论引导、宣传教育、探索本土化工作模式的手段,搞好农村残疾人工作。陆舟从四个层面探索了我国农村残疾人社会工作的发展困境:政府支持力度较低;社会工作在农村残疾人中认可度不高;现阶段工作开展过度依赖于民政系统;专业社会工作人才缺乏,专业性尚待增强。冯世平通过对残疾人及其家庭对社区服务需求的评估,认为对残疾人的社会工作服务应考虑不同因素的综合影响,结合实际情况制定专业服务计划

综合而言,农村残疾人面临的困境是复杂多元的,需要从不同的专业角度探索更有针对性的增强措施,为农村残疾人的脱困发展提供更多支持。

2.4 增权视角的理论内涵及其在农村社会工作中的应用价值

社会工作中的增权实践起源于20世纪70年代。陈树强将增权定义为一种理论和实践、一个目标或心理状态、一个发展过程、一种介入方式,其重点是挖掘或激发案主的潜能。有的学者指出,增权理论的社会工作模式应将工作焦点集中于服务对象的能力与优势上,鼓励社会工作者与案主共同参与工作过程,最终改善个人的生存发展状况与社会资源分配情况。

增权理论可以为农村社会工作提供理论引导,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农村社会工作者应进行自我增权,通过引入督导、参加培训等形式,提升自身的专业水平与综合素质;二是加强农村社区教育,推进集体增权。结合村民实际情况制定系统的、有针对性的教育计划,使农民在自身素质、能力方面得到增权;三是重视村民个体需求,进行个体增权;四是进行小组增权,创新农民联合形式,增强农民的分配资源的能力与意愿;五是推进农民话语权增权,加强农民的社会权益表达。龙海燕通过对农村敬老院老年人的需求分析,从个体层面、人际关系层面、社会支持系统层面进行增权介入,有效地提升、强化了老人的生活质量与归属感。

通过对增权理论及其在社会工作中的应用予以梳理可以得出,一方面增权理论是契合我国的农村社会工作发展需求的,能够为农村残疾人社会工作提供有益的理论支持与经验参考;另一方面,囿于农村残疾人群体的现实情况,社会工作者需要进一步结合理论与实际,探索更为合理的增权路径。

3 研究思路与方法

本文依托针对农村残疾人的社会工作实务服务案例,通过对专业社会工作介入路径的归纳总结,寻找出农村残疾人的增权“突破口”,并据此提出有关意见和建议,为农村残疾人的社会工作介入实务提供参考。作者采用文献分析法,依托中国知网、武汉理工大学图书馆等资源收集相关案例,全面了解案主情况以及具体服务计划流程与服务效果,并在此基础上归纳总结出具有共性与参考价值的增权服务路径。

4 专业社会工作介入农村残疾人服务案例与增权路径分析

4.1 专业社会工作介入农村残疾人服务案例

4.1.1 个案案例

案主A,河南省郑州市金水区某村村民,左肢先天残疾,大学毕业后一直待业在家,多次尝试找工作但屢屡碰壁。案主自尊心较强,情绪敏感,不愿意办理残疾证并接受社会援助,由此导致家庭关系紧张。社会工作者通过对于案主各项需求的评估,制定了切实可行的增权目标,主要由以下几点构成:

(1)帮助案主了解社会对于残疾人的帮扶政策,使案主恢复正面情绪,理性面对残疾。

(2)协调社会资源,链接支持渠道,结合案主优势,解决案主迫切的就业需求。

(3)改善案主与其他家庭成员的关系,挖掘家庭潜力,为案主提供支持。

(4)增强案主的社会交往能力,鼓励案主积极融入社会,提升案主自信心。

在服务过程结束后,通过社会工作者对于介入方案、服务过程、服务效果的评估,已经达到完成农村残疾人个案服务目标的相关标准,顺利结案。

4.1.2 小组案例

社会工作者以湖北省鄂州市鄂城区G社区为工作范围,通过对于社区残疾人的招募,结成了“快乐驿站”残疾人小组。社会工作者通过调查入户与群众走访,掌握了G社区残疾人的共性需求,主要分为社会层面和个人层面两个部分:

(1)在社会层面,G社区残疾人缺乏资源支持与物质保障,缺少就业与受教育机会。

(2)在个人层面,G社区部分残疾人孤独感强烈,同时缺乏自信与沟通能力的情况也十分突出,

社会-作者针对G社区残疾人的需求,设计了一系列能够增进组员彼此交流、提升组员沟通表达能力、发挥组员优势特长的小组活动,取得了组员自信心提升、参与社区活动意愿增强、获得小组支持等正向介入成果。

4.2 增权视角下服务路径分析

专业社会工作介入农村残疾人社会工作的增权服务路径可分为宏观、中观、微观三个层面。

4.2.1 宏观层面一坚持政府主导

目前我国目前的农村社会工作实务中,政府仍然占据着主导地位。在专业社会工作介入农村残疾人的服务过程中,政府可以提供、协调充分的社会资源,为农村残疾人社会工作服务的开展提供坚实保障。但是社会工作者同时应意识到,政府主导下的农村残疾人社会工作服务模式难以契合所有农村残疾人的需求与困境,因此社会工作者应在坚持宏观层面增权的基础上,探索更有针对性的社会工作介入方式,为农村残疾人提供高质量的专业社会工作服务。

4.2.2 中观层面—链接社会资源

在实务工作中,社会工作者应着力构造起围绕案主的社会支持网络体系,积极为案主链接有效、合理的社会资源,增强案主的抗风险能力。以农村贫困残疾人为例,社会工作者可以在链接残联、红十字会等官方机构的同时为其“量身定做”职业技能培训计划,帮助农村贫困残疾人在战胜肢体残疾的基础上增强就业能力。中观层面增权路径能够有效衔接了政府与民间资源,可农村残疾人构建起了一个涵盖多方力量与支持资源的社会支持网络体系。

4.2.3 微观层面一强调特性

针对有特殊需求的农村残疾人及其群体,社会工作者可以采取个案以及小组工作技巧对案主予以“定点”增权。例如帮助某性格孤僻的农村残疾人改善家庭关系,以及帮助农村残疾人团体增强凝聚与互动能力。微观增权路径是农村残疾人社会工作的重要一环,它满足了不同需求的案主对专业社会工作的介入要求,有效兼顾了农村残疾人社会工作中的特殊需求。

5 结语

农村残疾人是一个规模庞大的弱势群体,在历史上,他们的权益常常得不到重视与保护,长期生活在社会边缘。在实务工作中,社会工作者可以增权视角为着眼点,为案主“量身定做”服务计划,帮助案主脱难脱困。

[参考文献]

[1]杨立雄.关于农村残疾人反贫困问题的再思考[Jl.残疾人研究,2015 (02).

[2]马良.中国残疾人社会工作历史、现状与发展趋势分析[J].残疾人研究,2013 (01).

[3]周沛,残疾人社会工作理论与实务研究[J].残疾人研究,2013 (01).

[4]冯世平冯学兰,西北农村残疾入社区服务需求研究一一以甘肃省农村残疾人群体为例[J].残疾人研究,2012 (01).

[5]张甜甜.专业社会工作介入农村残疾人服务研究[D]安徽大学,2012.

[6]聂玉梅,顾东辉,增权理论在农村社会工作中的应用[J].理论探索,2011 (03).

[7]杨洪斌.优势视角——从一个全新的角度看农村残疾人社会工作[J].中国残疾人,2006 (02).

[8]陈树强,增权:社会工作理论与实践的新视角[J].社会学研究,2003 (05).

[9]龙海燕.增权视角下农村敬老院老年社会工作介入一一以贵州省道真自治县L乡为例[J].社会福利(理论版),2016 (11).

[10]陆舟社会工作介人下的农村残疾人问题探究[J].宿州学院学报,2016(09).

推荐访问:社会工作 残疾人 视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