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工匠精神在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培育中的作用探析

杨 亮,朱旭英

(1.西北工业大学 国家大学科技园,陕西 西安710072;
2.陕西工商职业学院 信息与智能技术学院,陕西 西安 710119)

2020年12月1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致首届全国职业技能大赛的贺信中指出:“各级党委和政府要高度重视技能人才工作,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激励更多劳动者特別是青年一代走技能成才、技能报国之路,培养更多高技能人才和大国工匠,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提供有力人才保障。”[1]工匠精神作为一种被纳入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里的伟大精神,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时刻彰显着爱国敬业、精益求精、心无旁骛、传承创新等综合素养和精神品质。将工匠精神融入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培育中,是准确把握新时代劳动教育目标,帮助大学生树立劳动光荣观念的重要举措;
是鼓舞中华民族勇敢前进,不断发展强大精神的必然选择;
更是落实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关于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政治要求。然而,由于当前现代信息技术放大了“信息茧房”效应,使得部分大学生价值观受到异质社会思潮侵蚀[2],使其盲目过度追求物质利益,理想信念逐渐缺失,缺乏社会责任感。工匠精神已是当下大学生塑造正确价值观和良好职业道德素养所需的精神给养,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发挥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2020年3月20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中明确指出,“劳动教育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制度的重要内容,直接决定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劳动精神面貌、劳动价值取向和劳动技能水平。”[3]以工匠精神为抓手,创新落实新时代大学生劳动教育模式,与培育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具有同一性,二者有着共同的职责与任务。大学生作为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在深入了解工匠精神内涵的基础上,有利于形成科学的劳动观念、养成良好的劳动素养,可以更好地践行时代所赋予的使命与职责。因此,探析工匠精神与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内在契合,不仅是马克思主义集体价值观的重要体现,也是基于工匠精神深化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主要途径。

(一)具有传承中国精神的共同职责

工匠精神是民族精神与时代精神的生动体现,与培育大学生树立社会责任感具有共同职责。习近平总书记在2020年11月24日召开的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表彰大会上强调,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的生动体现,是鼓舞全党全国各族人民风雨无阻、勇敢前进的强大精神动力[4]。工匠精神以民族精神为立足之本,以道技合一和突破创新为时代精神的彰显与外延,工匠精神丰富了中国精神,中国精神成就了工匠精神。我国历来注重将以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汇聚而成的中国精神贯穿于整个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培育全过程。工匠精神作为中国精神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不仅蕴含着中国精神中的勤劳勇敢和自强不息,并且它所包涵的锐意创新、不断进取也体现了对中国精神的不懈追求[5]。新时代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培育应以弘扬工匠精神为基点,使其深刻感悟到辛勤劳动向来是中华民族兴家立国的重要根基,也是每位大学生所具备的基本素质,并肩负起传承中国精神的使命。同时,大国工匠、劳动模范作为工匠精神的时代典型,使其走进大学生的学习生活中,更好地传授劳动技能、传播工匠精神,让工匠精神中所蕴含的勤劳进取、精益求精等优秀品质在大学生心中生根发芽。工匠精神作为中国精神的生动体现,在彰显中华民族优秀的道德品格与爱国主义的同时,为中国精神在个体身上的实现提供了切合实际的时代行动指南。

(二)拥有传递主流价值观的共同任务

工匠精神是一种劳动精神,是一种传递主流价值观的精神。从古至今,我国优秀的工匠所从事的事业都与人民群众的生活密切相关,将国家的繁荣昌盛与自身的职责紧密关联,凸显着高度的社会责任感。新时代,工匠精神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应有之义,其内涵特征既包含对爱国的价值判断,又含有对敬业的标准尺度,呈现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所包含的爱国、敬业等主要内容。所以,工匠精神的内涵特征与培育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在传递主流价值观层面有着共同的任务。一方面,从育人目的来看,工匠精神的内核是爱国敬业,与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培育中的报效祖国、刻苦学习和奋发有为有着高度一致的目的性。另一方面,纵观我国社会发展历程,国家富强与文明进步,都是以人民群众具体的实践劳动为基础。因此,将工匠精神的内涵特征切实融入到大学生日常学习与未来工作中,脚踏实地的践行工匠精神,能够使其在劳动中创造出物质层面价值与个体精神价值。所以,工匠精神的价值观念与心系国家、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贡献自己应有力量的大学生社会责任感核心理念,有着本质上的内在契合。

工匠精神在当代具有广泛的社会适用性[6]。新时代,工匠精神不仅只局限和适用于传统的体力劳动者,工匠精神的实现主体早已从以往的体力劳动扩展到从事脑力劳动的各行各业。可以说将工匠精神融入当前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培育中,是为培养“崇尚勇当大任,推崇爱国奉献”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工匠”的有效途径。当前将工匠精神融入进培育当代大学生社会责任感仍存在部分现实问题,主要是大学生缺乏对工匠精神的准确认知、大学生社会劳动实践机制有待完善、创新工匠精神的培育方式力度不足,对此需从多个角度对这些问题的成因进行剖析。

(一)大学生缺乏对工匠精神的准确认知

目前大学生对工匠精神缺乏准确的认知,实质上是对工匠精神蕴含的正确价值观认同较低。首先,我国部分大学生由于受原生家庭、升学体制、社会就业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在思想上日渐受“学而优则仕”“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等传统观念制约,在这种“官本位”、应试教育氛围的浸染下,大学生对工匠精神内涵认知日渐模糊,降低了对其内涵中精益求精、勇于创新、自强不息等优秀价值观的切身认同感。同时,大学生的价值观形成正处于“拔节孕穗期”的重要阶段,容易遭受各种腐朽和落后价值观念的侵害。长期以来,导致青年大学生群体无法清晰认识到自己的社会角色,从而造成社会责任感的缺失与对社会公平正义感的漠视[7],并进一步萌生出对功利主义、利己主义、享乐主义等此类虚无主义思想的认可。最终导致社会逐步失去了培育工匠精神的人才基础,通过工匠精神孕育大学生良好社会责任感的优质土壤日渐干涸。

(二)大学生社会劳动实践机制有待完善

实现工匠精神的内涵与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培育的有机交融,务必要与劳动实践相结合,但当前我国大学生社会劳动实践机制不完善主要有这三方面因素:一是社会保障体系不完善。改革开放至今,我国政府致力维护劳动者的各项合法权益,不断建立完善劳动者的社会保障制度。但在劳动者的成果保护方面仍需完善,尤其对知识产权保护的政策法规还有待加强,在一个劳动氛围不浓厚、缺乏劳动权益保障的社会环境下,将工匠精神融入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培育会遇到诸多问题。二是大学生社会劳动实践内容单一。当前,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种类丰富多样,但大学生社会劳动实践却在一定层面上被忽视,相关的劳动实践要求并未深入到具体的教学当中,大学生较少的全方位参与劳动过程。而且由于社会劳动实践对场地和设备具有一定要求,一般只是开展简单浅显的观摩体验,很少能够进行“沉浸式”劳动技能学习培训。此外,出于部分家庭、高校、培训机构对大学生安全问题的“因噎废食”过度担心,劳动实践也只是浅尝辄止。三是高校对劳动教育的弱化。部分高校教育者在教育过程中往往只注重完成教学任务,未将劳动教育内容切实开展融入进大学生的日常教学当中,甚至将劳动教育异化,作为一种惩罚手段,未调动大学生劳动光荣的主动性。

(三)创新工匠精神的培育方式力度不足

借助工匠精神对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进行培育,核心就是让大学生正确认知自我在社会中的地位,并能够运用唯物辩证法的思维,在具体的劳动实践中实现自身价值的同时,满足集体与社会的需要。但目前我国创新工匠精神的培育方式力度不足,一方面原因是家庭劳动教育方式存在偏差。不少家长以只要“孩子成绩好,劳动无所谓”的错误教育观念深刻影响着部分大学生对劳动观的基本认知,或仅让孩子干一些家务活,但通常也只限于体验而已,很少主动引导孩子参与一些社会志愿劳动服务,以此提升劳动技能与社会责任感。另一方面原因是高校相关劳动教育课程内容单一化、表象化。现阶段,部分高校的劳动教育课程开展方式缺乏创新,主要还是通过教师在课堂的说教“灌输”,教师只是将工匠精神的基本内涵向大学生讲述,很少开展让大学生真正体会到自身劳动价值创造的实训教学内容,难以将工匠精神的精髓在大学生群体中“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即便一些高校开展了通用技术等侧重动手实践的课程,但在整个高校课程规划中所占比例较少且未完全形成系统的理论教学体系,劳动教育表象化情况突出。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在学生中弘扬劳动精神,教育引导学生崇尚劳动、尊重劳动, 懂得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道理,长大后能够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8]工匠精神历久弥新,对此应基于将工匠精神融入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培育的价值作用,通过加强顶层规划设定层级阶段性人才培养目标,统筹制定合理的培养方案,整合多样的教育资源,从多重维度探寻出一条实现不断内化提升大学生的社会责任认同,充分外化为社会责任行动的现实路径,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出合格的时代接班人。

(一)工匠精神融入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培育中的价值作用

一是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精神文化价值导向。“人无精神则不立,国无精神则不强。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长久生存的灵魂,唯有精神上达到一定的高度,这个民族才能在历史的洪流中屹立不倒、奋勇向前。”[9]工匠精神融合了中国精神文化的基本内涵,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集中体现。工匠精神赋能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培育,能够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积极去发现学习实践中的客观规律,在培养出大学生心无旁骛、脚踏实地、追求卓越等优秀品质的同时,更好地让大学生在劳动过程中实现自由意志的表达,并提升完善自身的技能,助推大学生树立以造福人民的责任担当去学习践行技术报国的正确劳动价值观念。

二是助力大学生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素养。工匠精神作为一种精益求精的职业精神象征,为大学生树立良好的职业道德素养提供信念支撑。工匠精神是大学生步入职场的垫脚石,是一种至关重要的从业素质[10]。同时,工匠精神是让大学生不断进步与时俱进的催化剂。在当前就业竞争中,个体的知识能力与经验储备,是一个需要经过长期在工作实践中锤炼和积累的过程,但在步入职场之前,大学生的职业道德素养和责任意识是否已经养成,这对于即将步入社会的大学生也尤为关键。工匠精神不仅可以帮助大学生提升实践操作的专业素质,更注重掌握深层次的思维辨析能力与对社会负责的责任意识,是大学生观察时代、把握时代、引领时代的基本素质。

三是筑强大学生顾全大局的社会责任意识。工匠精神强调集体化与社会化,是对西方职业伦理的升华,也是对西方工匠精神的历史性超越[11]。工匠精神作为强调集体利益、大局观念的代名词,能够有效培育大学生所肩负的社会责任意识,纠正部分大学生以自我为中心、利益至上的心理现状。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的全面发展,就是要让每个人的创造能力和价值得到充分的体现,在德、智、体各方面能发展到他可能发展的最好水平,实现人的本质的全面复归[12]。实际上,大学生实现自身价值的实质就在于对集体、社会的奉献。通过工匠精神引导大学生诚信待人处事、忠于集体利益,使其为了维护和达到一个全社会共同的美好目标,不断进行自我审视并做出努力和贡献。

(二)工匠精神融入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培育中的现实路径

立足新时代,将工匠精神融入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培育应抓住重点、疏通堵点、突破难点、培育增长点,建立起家庭、高校、社会的联同培育机制,主要是以下几条路径:

加强顶层设计,构筑工匠精神融入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理论体系。用工匠精神培育大学生社会责任感本质就是要达到“立德树人”的育人目的,因此,首先应从顶层设计统筹规划合理的培养方案,构筑起当代工匠精神融入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科学理论体系。理论体系框架应该包含四个维度:第一,以人本价值为导向,明确大学生各阶段培育的目标方向,并遵循实际教育规律,深入挖掘工匠精神和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培养的理论基础;
第二,梳理我国工匠精神发展的历史脉络、核心内涵,以及中外工匠精神的异同;
第三,确定工匠精神融入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培育的功能定位;
第四,详细制定并规范工匠精神融入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培养计划与评价标准,强化实施方案。这四个维度基本构筑起工匠精神融入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培育的理论依据和主要内容,并以此建立起相应的培育对策。

全面优化提升高校关于劳动教育的现实理路,丰富和完善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内容。将劳动教育纳入国家教育方针,出台加强劳动教育的指导意见和劳动教育指导大纲,对学校和家庭劳动教育的组织、任务、要求、目标、手段等作出详细指导[13]。首先,以高校为主体开展劳动教育。在实际教学大纲设置中突显关于工匠精神的具体内容,明确劳动教育课时,开展有效的教学工作。同时,结合思想政治理论课、思想道德基础与法律修养等其他学科课程,要求在施教过程中以多方式、多层次渗透工匠精神的有关内容,增强工匠精神与其他学科课程之间的通融性。其次,要发挥出家庭作为劳动教育起始点的积极作用。父母应支持鼓励大学生参与家务劳动、社区志愿服务、兴趣技能培训等活动,并以身作则,将爱岗敬业、一丝不苟等品质在无形中传递给大学生。最后,建立起高校与家庭的劳动教育关联机制,将大学生在高校和家庭的实际劳动教育情况相互连结、相互反馈、相互促进,形成纵合横通的社会责任感培育系统。从而合力引导大学生明晰自身的角色定位和社会责任,促使将个体理想融于服务人民和民族振兴的时代重任中。

大力营造工匠精神培育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社会氛围。一方面,有关部门应出台制定相关劳动保障的制度措施,加强法律约束,保护劳动成果与知识产权,促使社会各行各业要尽力营造出崇德修业、热衷创新的浓厚劳动氛围,为大学生提供锻炼与检验劳动能力的契机与保障。同时,在此过程中需发挥好大众传媒的舆论导向作用,为大学生传递正确的劳动价值观。另一方面,打造大学生社会劳动实践场所,开发丰富多样的高质量公益志愿活动。专业优质的社会劳动实践场所有助于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培育。以安全性、教育性、公益性为原则遵循,通过与专业培训机构、实习单位对接合作,大量增设大学生的社会劳动实践点,并丰富拓展劳动内容,开展工程实训、企业实习、农务耕种等具体的实践活动,拓宽基于工匠精神培育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方式途径。有效将工匠精神贯穿于大学生的学习教育、职业培训和实践操作中,实现理论与实践的充分结合,进而与内含培育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素质教育价值相统一。

总的来说,通过工匠精神大力培育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与新时代我国人才培养的质量紧密关联,影响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进程。当前推进新时代工匠精神融入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培育,应积极发挥各类载体优势,形成家庭、高校与社会的劳动教育合力,建构全员全过程全方位劳动育人新格局,拓宽工匠精神育人方式,最终把大学生培育成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时代新人。

猜你喜欢责任感工匠培育英国“大爷”的责任感华人时刊(2022年5期)2022-06-0590后大工匠国企管理(2022年3期)2022-05-17工匠风采包头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1年3期)2021-11-19国企如何实现“高质量”发展——要有“等不起”的紧迫感,“慢不得”的责任感当代陕西(2019年18期)2019-10-17工匠神形当代工人(2019年11期)2019-07-10第十二道 共同的敌人少年文艺·开心阅读作文(2018年4期)2018-05-02未来或可培育无味榴莲科学大众(中学)(2018年2期)2018-02-01工匠赞大江南北(2016年6期)2016-11-21培养责任感强的孩子启蒙(3-7岁)(2016年10期)2016-02-28念好"四部经"培育生力军中国火炬(2014年3期)2014-07-24

推荐访问:探析 工匠 新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