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读法”在古诗词教学中的渗透策略

谭春喜

人教版部编初中语文教材中,古诗词占的比重越来越大。如何引导学生从文字中领略诗词的魅力,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是我们教育工作者应孜孜不倦研究和探索的课题。我认为,朗读是学习诗歌的重要途径。多年来,我不断尝试,提炼出一套适合中学生学习古诗词的模式——“四读法”。下面以《黄鹤楼》为例,谈谈“四读法”在古诗词教学中的渗透策略。

一、初讀

拿到一首诗进行鉴赏时,首先是初读。初读的要求是让学生读准字音、读出节奏、读得流利、读得熟练。我一般采取“阶梯式”引读:第一步,学生默读诗歌,划出不会读的字。第二步,教师范读,学生在听读中正音,划出节奏,初步感受诗歌的情感。第三步,学生大声自由朗读,要求读准字音,读出节奏。第四步,点名朗读,要求在读准字音、节奏的基础上,还要读出情感,由学生点评,指出优点与不足。我会引导学生从声音、字音、节奏、情感方面进行点评。第五步,全班齐声朗读,老师评价。第六步,译读,学生结合书本注释,理解诗歌大意,在四人小组里面互相说一说,组内校正,了解大意,初步感知诗歌。

二、赏读

赏读是对诗歌字句的解读,是对内容和情感的品味,包括“赏”词句、赏修辞、赏情感、赏意境。

例如崔颢名作《黄鹤楼》,描写了诗人登黄鹤楼时的所见所感,抒发了吊古怀乡之情。尾联以抒情作结,诗人观赏美景,吊古伤今,思绪万千,不觉已是傍晚。江面上烟雾缭绕,极目远眺,家在何处?漂泊异乡的人,不禁愁绪万千。赏读这一联时,我是这样提问的:眼前明丽的景色,诗人站在楼上,不禁陶醉其中……不知不觉中,太阳西斜,暮色渐浓,诗人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接着重点理解“乡关”和“烟波江上”,我设疑:崔颢站在黄鹤楼上,极目远眺,看到了家乡吗?然后出示“崔颢的人生际遇”资料,提问:诗人这忧愁又仅仅只是乡愁吗?你觉得此刻的崔颢,他还有什么愁?

指导读法时,我引导学生明白“何处是”是诗人无奈的反问,语速可以读慢一点,读出迷茫的感觉;读“愁”字的时候可以把声音放低沉一点,语速拖慢一点,读出崔颢这个漂泊异乡的失意之人的满怀愁绪。

三、诵读

“赏读”环节的有效实施为“诵读”环节提供了很好的情感基础,让学生有感而发:景色变了,情感随之而变,慢慢地学会把情感融入到意境当中。

为了让学生在读中背诵全诗,我设计了多种形式的“诵读”——1.看视频配乐配图朗读,感受画面里的美景,感受诗人的情感变化,学生跟读。2.学生在小组内自带感情朗诵。3.学生“扮演角色”朗诵。学生自导自演,换上古装,模仿崔颢站在“黄鹤楼”上,轻摇纸扇,声情并茂地演读。4.背诵比赛。学生自由背诵,老师点学号抽查背诵情况。

四、写读

“写读”环节的设计是为了激发想象、升华情感,体会情景交融的写法如何让读者达到与诗人情感的共鸣。我重点把训练“情景交融”的写法融入“写读”环节,让学生用语言描绘画面,用我们现代的语言把古人优美的诗句改写成短文,既发挥学生的想象,又训练学生的写作能力,一举两得。

我首先做了示范:选择了其中的一句“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根据诗意,发挥想象,描绘诗中美景,融入感受,写成一段小文。

示例:登临此楼,仰望长空,我试图寻找仙人和黄鹤的踪迹,突然忆起,仙人与黄鹤早已飞仙,这里只留下一个动人的传说。碧蓝如洗的天空,白云朵朵,悠闲地飘荡。是啊,千百年来,飞逝的何止是仙人和黄鹤,一切都终将一去不复返。

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四读法”在古诗词教学中的有效渗透,把“诗歌带回到声音里去”“用声音传达诗歌的情感”,从文字中领略诗词的魅力,从品味中提高鉴赏能力,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下去,这样轻松、愉悦、高效的古诗词教学课堂是我追寻的方向。

责任编辑 黄佳锐

猜你喜欢崔颢黄鹤字音黄鹤手绘插图作品美与时代·美术学刊(2022年1期)2022-03-05他让诗仙忘而却步,他的诗初中生世界·七年级(2020年2期)2020-04-14黄鹤楼的由来启迪与智慧·下旬刊(2019年2期)2019-09-10黄鹤楼找崔颢新作文·小学低年级版(2019年3期)2019-04-20“多说一遍”字音字义大不相同!家教世界·创新阅读(2018年7期)2018-11-20沈括识音民间故事选刊·下(2017年4期)2017-04-07明晰字形字义 防范错字别字小学教学参考(语文)(2016年1期)2016-01-29崔颢诗的艺术追求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3期)2011-07-21黄鹤楼娃娃画报(2009年10期)2009-12-07《黄鹤楼》成就诗坛崔颢名文史天地(2009年8期)2009-08-21

推荐访问:读法 古诗词 渗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