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草兴则生态兴:习近平关于国土绿化的重要论述及其重大意义

陈永森 陈源充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科学开展大规模国土绿化行动。国土绿化是打造绿水青山的基本手段,是全社会参与生态文明建设最直接和最有效的形式。新中国自成立以来,开展了多次大规模国土绿化行动。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下,我国国土绿化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人工林贡献国,这一奇迹成为我国向世界展示生态文明建设成就的一张靓丽名片。研究习近平同志关于国土绿化的重要论述,对于全面理解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建设美丽中国、共谋全球生态文明具有重要意义。

习近平同志关于国土绿化的重要论述是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深刻的科学意蕴。

(一)从文明兴衰的历史眼光看国土绿化问题

“生态环境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根基,生态环境变化直接影响文明兴衰演替。”①习近平:《论把握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中央文献出版社2021年版,第247页。森林和草地是生态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一旦遭受破坏就可能导致整个生态环境恶化。“林草兴则生态兴”,②《全社会都做生态文明建设的实践者推动者 让祖国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生态环境更美好》,《人民日报》2022年3月31日。而“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在某种意义上可以说林草兴则文明兴,林草衰则文明衰。习近平同志多次谈到恩格斯所列举的历史教训:波斯、美索不达米亚、阿尔卑斯山的意大利人,乱砍滥伐,毁掉了农业和畜牧业的根基,由“林草衰”“生态衰”导致文明衰;四大文明古国均发源于森林茂密、水量丰沛、田野肥沃的地区,但随着植被的减少和土地的荒漠化,古埃及、古巴比伦文明逐渐走向衰落。习近平同志提到:“唐代中叶以来,我国经济中心逐步向东、向南转移,很大程度上同西部地区生态环境变迁有关。”③习近平:《论把握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中央文献出版社2021年版,第247页。以史为鉴,可知兴衰。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环境容量有限,生态系统脆弱,污染重,损失大、风险高的生态环境还没有根本扭转,并且独特的地理环境加剧了地区间的不平衡。”④习近平:《论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中央文献出版社2022年版,第3、127页。要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就必须大力开展国土绿化,加强生态文明建设。

(二)从生命共同体整体性看国土绿化的重要地位

生态环境是多种要素相互作用的有机整体,山水林田湖草沙冰是生命共同体。习近平同志反复强调,要坚持系统思维,不能种树只管种树、治水只管治水、护田只管护田。2021年3月全国两会期间,习近平同志在参加内蒙古代表团审议时,针对内蒙古代表提出的生态问题以及内蒙古具有祖国北方生态安全屏障的重要地位特别强调,要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的综合治理。2021年7月,习近平同志在西藏实地考察时从自身所见和听取当地党和人民对雅鲁藏布江及尼洋河流域的生态保护和建设时提出:“要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冰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⑤《全面贯彻新时代党的治藏方略 谱写雪域高原长治久安和高质量发展新篇章》,《人民日报》2021年7月24日。而他把“沙”和“冰”增加到“生命共同体”中有着重要意义。中国是世界上沙漠面积最大、沙漠化态势严重且分布较为广泛的国家之一。2021年,我国荒漠化土地总面积261.16万平方公里,占国土面积的27.2%。⑥顾仲阳等:《从“沙进人退”到“绿进沙退” 我国荒漠化沙化石漠化面积持续缩减》,《人民日报》2021年6月18日。要减少土地的沙漠化或荒漠化、阻挡沙漠的蔓延,就要植树种草。青藏高原最重要的资源是生态,最特殊的生态要素是冰川和雪山。青藏高原的冰川覆盖面积占全国冰川面积的80%以上,巨大的冰川对高原生态体系及其气候变化、水资源环境等有着独特而重要的影响。所以,极有必要将冰雪资源纳入青藏高原生态保护的理念中,而为了保护冰雪,就要推动国土绿化以控制全球气候变暖趋势。

(三)从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理念出发建设森林城乡

二十大报告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而作为现代化重要载体的城市,应是人与人、人与自然和谐的美丽家园。立足我国人民群众对城市宜居生活的期待,习近平同志强调,“城市建设要以自然为美,把好山好水好风光融入城市”⑦习近平:《论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中央文献出版社2022年版,第3、127页。,让城镇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城市有各种称谓,如生态城市、森林城市、园林城市、宜居城市、海绵城市等等。从城市绿化角度而言,森林城市是最高的标准。习近平同志高度重视森林城市建设,强调“要着力开展森林城市建设,搞好城市内绿化,使城市适宜绿化的地方都绿起来。搞好城市周边绿化,充分利用不适宜耕作的土地开展绿化造林;搞好城市群绿化,扩大城市之间的生态空间”。①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习近平关于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论述摘编》,中央文献出版社2017年版,第71、123页。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大历史任务,建设生态又宜居的美丽乡村,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一项重大的任务。习近平同志一直高度关注农村绿化。1997年,时任福建省委副书记的习近平同志到三明常口村调研,提出“青山绿水是无价之宝,山区要画好山水画,做好山水文章”②《风展红旗如画——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的三明探索与实践》(上),《人民日报》2020年12月16日。;2005年,时任浙江省委书记的习近平同志在浙江省安吉县余村调研时,首次提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论断;2019年,习近平同志参加首都义务植树活动时提出,“持续推进森林城市、森林乡村建设”③《发扬中华民族爱树植树护树好传统 推动国土绿化不断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人民日报》2019年4月9日。。近年实施的森林乡村建设计划已成为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的重要抓手,是乡村振兴的重要组成部分。

(四)从制度建设入手推进国土绿化和保护绿色家园

保护森林资源和绿色家园,推动国土绿化,必须依靠制度。2002年,时任福建省委副书记、省长的习近平同志多次深入林区开展调研、亲自指导。他基于三明集体林产权不清、经营主体不明等机制问题,“作出了‘集体林权制度改革要像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那样从山下转向山上’的重要指示”,④《闽山闽水物华新——习近平福建足迹》(上册),福建人民出版社、人民出版社2022年版,第301页。推动集体林权制度改革。2003年,三明的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全面启动,实现了“山定权、树定根、人定心”。林权制度改革为百姓增收提供了制度保障,三明绿化面积也不断扩大,森林质量得到大幅提升。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特别注重生态文明的制度建设。习近平同志就自然资源资产管理制度、生态补偿制度、生态空间用途管制、领导干部的责任追究制度等作出重要论述,这些制度都与国土绿化问题有关。制度贵在执行,重在落实。就“秦岭违建”事件,习近平同志先后作出6次重要指示批示,中央专门派出专项整治工作组入驻陕西,依法依规处理了相关领导干部,拆除了1000多栋违建别墅,还了保护区一片绿色,体现了法制的权威。

(五)从意识的能动作用看国土绿化中的精神作用

国土绿化也要依靠精神支持。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涌现出一大批带领群众治理沙丘、荒地的领导干部,以及为治沙、种树默默奉献的普通群众。他们的奉献精神、艰苦奋斗精神和探索精神创造出了中国植树造林的奇迹。⑤详见陈永森、林雪:《新中国植树造林的艰难探索和精神动力》,《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2年第3期。正是看到这种精神的巨大作用,习近平同志提出:“抓生态文明建设,既要靠物质,也要靠精神。”⑥习近平:《论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第69、67页。他提出传承和弘扬塞罕坝精神:“牢记使命、艰苦创业、绿色发展”⑦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习近平关于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论述摘编》,中央文献出版社2017年版,第71、123页。,还强调“谷文昌同志的事迹同焦裕禄、杨善洲同志事迹一样,展示了一名共产党员和一名领导干部的坚强党性、远大理想、博大胸怀、高尚情操”。⑧习近平:《论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第69、67页。他称赞“六老汉”⑨甘肃省古浪县郭朝明等6位村民以联户承包方式组建了八步沙林场。截至2019年,完成治沙造林21.7万亩,管护封沙育林草面积37.6万亩,以愚公移山精神生动书写了从“沙逼人退”到“人进沙退”的绿色篇章,为生态环境治理作出了重要贡献。为“当代愚公”“时代楷模”。这些精神和先进人物事迹,对于持之以恒地开展国土绿化、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作用。

习近平同志基于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依据中国的国情和实践变化,从战略高度把脉中国国土绿化问题。习近平同志关于国土绿化的重要论述有如下鲜明特征。

(一)人民性

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绿化的根本目的是改善人民生活环境。习近平同志指出:“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持之以恒开展国土绿化,因地制宜,科学规划,不刻意追求奇花异草、名贵树木,真正做到为人民种树,为群众造福。”①习近平:《论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第248、248、73-74页。国土绿化要体现以人为本,绿地要同人交融。有的广场种了草却被隔离起来,让老百姓可望而不可即,这显然不是从老百姓的利益出发。国土绿化为了人民,也必须依靠人民。习近平同志指出:“开展全民义务植树是推进国土绿化的有效途径,是传播生态文明理念的重要载体……要坚持各级领导干部带头、全社会人人动手,鼓励和引导大家从自己做起、从现在做起,一起来为祖国大地绿起来、美起来尽一份力量。”②习近平:《论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第248、248、73-74页。依靠人民,集中力量办大事,是中国的制度优势。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下,看得见的国土绿色不断拓展并取得了重大成绩,当前“我国人工林保存面积13.14亿亩,居世界第一位;林草总碳储量达到114.43亿吨,居世界前列”。③《自然资源事业发展取得历史性成就》,《光明日报》2022年9月20日。显然,这一重大成绩离不开全民行动、全民参与,这是我们党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坚定立场所在,也是我们的制度优势所在。正如习近平同志指出:“这么大范围地持续不断建设人工林,只有在我国社会主义制度下才能做到。”④习近平:《论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第248、248、73-74页。

(二)系统性

习近平同志从生命共同体的整体性视角、从“林草兴则生态兴”的高度谈论国土绿化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回答了为什么要大规模开展国土绿化、如何推动国土绿化高质量发展、如何通过体制改革促进国土绿化、如何发挥制度优势和依靠人民开展国土绿化、如何协调“三生空间”等问题,形成了国土绿化的系统性战略思考。

自然是相互依存、紧密联系的有机体。林草是自然系统的一部分,与其他自然要素形成了不可分割的整体。如果种树的只管种树、治水的只管治水、护田的单纯护田,很容易顾此失彼,最终造成生态的系统性破坏。就种树而言,也要考虑多种因素,因地制宜。我国人工造林成就显著,但也存在树种单一、管护意识和技术有待提高、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未能协同并进、城乡绿化统筹不够等问题。对此,习近平同志指出:“要着力提高森林质量,坚持保护优先、自然修复为主,坚持数量和质量并重、质量优先,坚持封山育林、人工造林并举。要完善天然林保护制度,宜封则封、宜造则造,宜林则林、宜灌则灌、宜草则草,实施森林质量精准提升工程。”⑤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编:《习近平关于总体国家安全观论述摘编》,中央文献出版社2018年版,第188页。林草与山水田湖沙冰相关,也与整个生物世界密切相关。林草遭受破坏是导致生物多样性减少的重要原因。为此,要长时间和大规模治理沙化和荒漠化,有效保护修复湿地,高度重视国家公园建设。他指出:“建立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目的就是按照山水林田湖草是一个生命共同体的理念,保持自然生态系统的原真性和完善性,保持生物多样性。”①习近平:《论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第197、139、141-142页。

林木不仅与自然生态系统相关,更与经济发展、民生福祉息息相关。习近平同志指出:“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既会产生矛盾,又可辩证统一。”②习近平:《之江新语》,浙江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第153页。他认为,在鱼和熊掌不可兼得的情况下,要有所为、有所不为,找准方向,创造条件,让绿水青山源源不断地带来金山银山。2020年4月,他在陕西考察时又强调:“绿水青山既是自然财富,又是经济财富。”③习近平:《论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第197、139、141-142页。2021年3月,他在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内蒙古代表团审议时就大兴安岭林场代表提出的生态总价值进一步指出:“生态总价值,就是绿色GDP的概念,说明生态本身就是价值,这里面不仅有林木本身的价值,还有绿肺效应,更能带来旅游、林下经济等。‘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实际上是增值的。”④习近平:《论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第197、139、141-142页。

退耕还林是我国的一项国策,但要保障粮食安全又需要有耕地做保证。对于这个矛盾,习近平同志认为,保护森林,避免过度垦殖,防治或减少水土流失以及其他自然灾害,从整体上有助于粮食生产。不过,退耕还林也要把握度,因地制宜,宜山则山,宜粮则粮。习近平同志反复强调一定要守住18亿亩的耕地红线。2022年3月6日,他又进一步强调,农田只能用来发展种植业特别是粮食生产,要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加强用途管制,“绝不能占用耕地和违背自然规律去搞造林绿化”。⑤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4卷,外文出版社2022年版,第396页。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习近平同志再次强调,要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牢牢守住18亿亩耕地红线。

(三)发展性

习近平同志关于国土绿化的重要论述具有与时俱进的品质。1989年,时任福建宁德地委书记的习近平同志就提出“森林是水库、钱库、粮库”。⑥习近平:《摆脱贫困》,福建人民出版社1992年版,第110页。1997年,时任福建省委副书记的习近平同志到厦门同安的军营村调研时,提出“山上戴帽,山下开发”的发展要求。2002年,时任福建省委副书记、省长的习近平同志到三明调研时提出:“现在看青山绿水没有价值,长远看这是无价之宝,将来的价值更是无法估量。”⑦中央党校采访实录编辑部:《习近平在福建》(下),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21年版,第8页。2005年,时任浙江省委书记的习近平同志提出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党的十八大以来,他更是从国家战略高度思考国土绿化问题。从他十年参加首都义务植树时的重要讲话可以看出他的国土绿化理念发展历程。2013年,他强调:“森林是人类生存发展的重要生态保障;我国总体上是一个缺林少绿的国家,植树造林对改善我国生态环境有特别重要意义;广大人民群众要积极参加义务植树活动,要从小培养爱绿植绿护绿意识,领导干部要起率先垂范作用。”⑧《把义务植树深入持久开展下去 为建设美丽中国创造更好生态条件》,《人民日报》2013年4月3日。面对许多新情况新问题,习近平同志参加义务植树造林活动的重要讲话都适时增添了新内容。2015年,他提出:“植树造林是实现天蓝、地绿、水净的重要途径,是最普惠的民生工程。”⑨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习近平关于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论述摘编》,第118-119、120页。2016年,他提出:“义务植树是全民参与生态文明建设的一项重要活动”⑩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习近平关于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论述摘编》,第118-119、120页。;不仅“要着力推进国土绿化、建设美丽中国,还要通过‘一带一路’建设等多边合作机制,互助合作开展造林绿化,共同改善环境,积极应对气候变化等全球性生态挑战,为维护全球生态安全作出应有贡献”①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编:《习近平关于总体国家安全观论述摘编》,第189页。。2017年,他要求“各级党委和政府要以功成不必在我的思想境界,统筹推进山水林田湖综合治理,加快城乡绿化一体化建设步伐,增加绿化面积,提升森林质量,持续加强生态保护”。②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习近平关于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论述摘编》,第76页。2018年,他开始强调植树造林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2019年,他把“草”纳入生态系统治理的范畴,提出“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因地制宜深入推进大规模国土绿化行动”。③《发扬中华民族爱树植树护树好传统 推动国土绿化不断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人民日报》2019年4月9日。2020年,他把开展国土绿化作为应对气候变化、推动全球生态治理的重要举措。2021年,他提出“增加森林面积、提高森林质量,提升生态系统碳汇增量,为实现我国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维护全球生态安全作出更大贡献”。④《倡导人人爱绿植绿护绿的文明风尚 共同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家园》,《人民日报》2021年4月3日。2022年,他更明确地提出:“森林是水库、钱库、粮库,现在应该再加上‘碳库’”,并提出“森林和草原对国家生态安全具有基础性、战略性作用,林草兴则生态兴”。⑤《全社会都做生态文明建设的实践者推动者 让祖国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生态环境更美好》,《人民日报》2022年3月31日。从“绿化祖国”的一般要求到强调注重森林质量,从美丽中国建设到强调造林绿化的全球合作,从森林是“水库”“钱库”“粮库”到“碳库”,从植树造林到林草并重以及强调从山水林田湖草沙冰系统治理等,都体现了习近平同志关于国土绿化理念不断深入发展。

(四)包容性

习近平同志关于国土绿化的重要论述继承了马克思主义人与自然关系的思想,并与中国共产党人“绿化祖国”、开展大规模的国土绿化战略思路一脉相承,同时吸收了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以及世界的有益经验,既表现了对马克思主义的守正和创新,又具有古为今用和洋为中用的包容性特点。

习近平同志反复强调保护森林、植树造林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在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上的讲话中,他引用“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孟子·梁惠王上》)和“草木荣华滋硕之时,则斧斤不入山林”(《荀子·王制》)的祖训,要求对待森林资源应取之有度、用之有节,为子孙后代留下自然遗产。“植树造林历来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⑥习近平:《论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第72、127页。早在周代就开始种行道树和“沟树”,设有称为“林衡”或“山虞”的专门掌管国家山林的官员。他在参加首都义务植树活动时,多次强调要把爱绿植绿护绿的优秀传统弘扬光大。

习近平同志还以开放心态吸收国外有关国土绿化和生态城市建设的先进理念。在谈到城市建设时,他指出:“上世纪八十年代,德国、瑞士等国提出了‘重新自然化’概念,将河流修复到接近自然的程度,很值得借鉴。”⑦习近平:《论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第72、127页。德国的伊萨河、瑞士的图尔河在自然化治理堪称典范。城市建设“以自然为美”就是要减少人化痕迹使市民能够亲近自然。尽管“重新自然化”主要讨论对象是水的治理,但也包含着林木、草地以及生物多样性的考量。此外,习近平同志极力倡导和推动的森林城市、海绵城市、国家公园建设,也是在欧美先行并有一定成效。因此,对于国土绿化乃至生态文明建设,在强调要基于国情和体现中国特色的同时,也不妨借鉴国外先进经验。

习近平同志关于国土绿化的重要论述具有重大意义,它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人与自然关系的思想,丰富了中国共产党人的国土绿化理念,丰富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推进了我国国土绿化事业的发展,提升了我国的全球生态文明建设的国际话语权。

(一)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人与自然关系思想,赓续了中国共产党人的绿色情怀

人与自然关系思想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马克思提出,自然界“是人的无机的身体”,①《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161、789、185、63页。“人是自然的一部分”,②《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161、789、185、63页。共产主义“是人和自然界之间、人和人之间的矛盾的真正解决”。③《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161、789、185、63页。恩格斯提出“两个和解”,即“人类与自然的和解以及人类本身的和解”。④《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161、789、185、63页。通过列举诸多因过度垦牧导致生态环境遭到破坏而不适合人居住的例子,恩格斯呼吁“我们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人类对自然界的胜利”⑤《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9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559页。。

中国共产党人继承了马克思恩格斯人与自然和谐的理念和中国植树造林的传统,始终坚持植树造林,具有绿色情怀。毛泽东早在1934年就提出:“应当发起植树运动,号召农村中每人植树十株。”⑥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中央档案馆编:《建党以来重要文献选编(1921—1949)》第11册,中央文献出版社2011年版,第136页。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提出了“绿化祖国”的号召。邓小平也特别重视植树造林,提议设立植树节。江泽民、胡锦涛也重视国土绿化,在任届期间,“六大林业重点工程”建设取得显著的生态和经济成效。习近平同志更是把绿化看作中国共产党人践行初心使命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提出为了人民和依靠人民绿化的理念;从维护生态平衡、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深层次来理解国土绿化价值;提出绿化要遵循自然规律;强调植树造林不仅要重量更要重质,要数量与质量并举;把国土绿化放到维护“山水林田湖草沙冰生命共同体”中考察;提出城市建设要以自然为美;提出森林是“水库”“钱库”“粮库”乃至“碳库”;得出“林草兴生态兴”论断。这些重要论述是对马克思主义人与自然关系思想的发展,是对中国共产党国土绿化理念的进一步深化。

(二)引领国土绿化事业发展,推动生态文明建设

国土绿化就是厚植绿水青山,创造金山银山。习近平同志无论在地方还是在中央,都从实际出发,为人民指出了一条绿色发展之路。厦门军营村村民牢记习近平同志提出“多种茶、多种果、保护生态环境”的嘱托,不仅造林绿化9000多亩,获得了全国文明村等称号,而且人均收入超过了3.2万。⑦《闽山闽水物华新——习近平福建足迹》(上册),第23、586-587页。闽东人民贯彻习近平同志提出的“闽东振兴在于林”的发展战略,各县建设“花果山”、营造“绿金库”,种植花卉、茶叶、菌草和发展旅游,实现村美了、民富了。三明常口村遵循习近平同志“留下一座青山”的叮嘱,如今森林覆盖率达92%,2020年人均收入达到2.6万元,是1997年的10倍多。⑧《闽山闽水物华新——习近平福建足迹》(上册),第23、586-587页。筑牢生态安全屏障,创造美好的绿色家园。福建龙岩长汀落实了习近平同志5次调研水土治理的重要指示,水土流失面积由1999年的110.65万亩降到2011年的47.69万亩,实现从过去不闻虫声到如今绿草葱葱的转变。党的十八大以来,各地区贯彻习近平同志对治理水土流失的指示,水土流失面积持续呈现下降趋势,越来越多地区实现了从浊水荒山到绿水青山再到金山银山的蜕变。

制度是抓好工作的根本,明确林业的经营权和管理权,有利于推进山林保护、经济增长。龙岩武平贯彻习近平同志推进林权体制改革的指示,明晰了产权、完善管理制度。“到2020年,武平全县累计完成造林面积81万亩,超过‘林改’前25年的总和,森林覆盖率提高到79.39%。”①《闽山闽水物华新——习近平福建足迹》(上册),第305页。在丰富森林资源的基础上,当地还建设多个生态景区,生态成为最普惠的民生福祉。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指导下,国土绿化立法、体制机制以及法治建设不断完善。我国修订《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草原法》,对森林和草原建设作出更加明晰的规定;制定《天然林保护修复制度方案》,完善天然林保护制度,为美丽中国建设提供制度保障。

(三)提升了中国的全球生态文明建设的话语权,展示了中国的大国担当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国土绿化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2019年初,美国航天局(NASA)发布的最新研究报告显示,地球与20年前相比有了更多的绿色。中国的植被增加量占过去17年里全球植被总增量的25%以上,位居全球首位。中国的植被增量中42%是人工造林。中国国土绿化的成功经验,被国际社会普遍认可。三北工程40多年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建设成就,被国际社会赞誉为“世界生态工程之最”,成为全球生态治理的成功典范,2018年荣获联合国“森林战略规划优秀实践奖”。塞罕坝林场建设者、浙江省“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先后荣获联合国环保最高荣誉“地球卫士奖”。2015年库布其荣获联合国防治荒漠化领域最高荣誉“土地生命奖”,2021年塞罕坝机械林场也获此殊荣。国土绿化事业高质量发展,为实现联合国提出的“到2030年全球退化土地零增长”目标作出了重要贡献。事实证明,我国已是全球生态文明建设的参与者、贡献者和引领者,这大大提升了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国际话语权。

习近平同志高度重视全球气候变化问题,已向国际社会庄严承诺:二氧化碳排放量力争在2030年前达到峰值,2060年实现碳中和。为实现这个目标,习近平同志提出既要做好碳排放的“减法”,也要做好“扩绿”的加法。“扩绿”重要手段是增加森林蓄积量。习近平同志提出:“到二〇三〇年,中国森林蓄积量将比二〇〇五年增加六十亿立方米。”②习近平:《论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第270、144页。他要求全党、全国人民“要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增加森林面积、提高森林质量,提升生态系统碳汇增量,为实现我国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维护全球生态安全作出更大贡献”。④《倡导人人爱绿植绿护绿的文明风尚 共同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家园》,《人民日报》2021年4月3日。他还倡议:“通过‘一带一路’建设等多边合作机制,互助合作开展造林绿化,共同改善环境,积极应对气候变化等全球性生态挑战。”③习近平:《论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第270、144页。习近平同志对国土绿化的部署和造林绿化国际合作的谋划以及中国政府的积极推动,彰显了中国智慧和大国担当。

猜你喜欢国土绿化同志同志音乐天地(音乐创作版)(2021年7期)2021-10-13『大元帅』与『小同志』湘潮(上半月)(2021年3期)2021-07-20新时期国土空间规划编制的思考河北地质(2021年4期)2021-03-08OVER THE RAINBOW汉语世界(2020年4期)2020-08-11鲜花盛开的国土音乐天地(音乐创作版)(2019年7期)2019-09-19守望国土的藏族姐妹花小学生学习指导(中年级)(2019年6期)2019-06-01守望国土的藏族姐妹花小学生学习指导(高年级)(2019年6期)2019-06-01绿化用女贞树上的果实,可以采来入药吗?基层中医药(2018年1期)2018-03-01城市绿地绿化种植与养护现代园艺(2017年19期)2018-01-19严良堃同志逝世人民音乐(2017年7期)2017-07-19

推荐访问:论述 国土 重大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