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资源到经验:浅谈幼儿园户外活动提升的有效策略

赵英姿

我园地处苏州科技城人才核心区,拥有丰富的户外活动资源,但是户外活动资源的利用度及资源相互之间、幼儿与资源之间的联系度还显不够。宏观上,户外空间资源规划缺少整体意识(碎片化、随意性),户外活动资源的收集、整理、管理和利用缺少顶层设计和系统思考。中观上,教研、审议缺少对户外活动资源价值的多元化分析,导致资源利用方式单一。微观上,教师在观察、支持幼儿利用户外活动资源开展多样化学习方面的专业能力有待提升。面对这些问题,我园积极探索,充分挖掘户外活动资源的价值,统筹规划户外活动环境,积极提高教师能力,使户外活动真正实现了从资源到经验的提升。

一、梳理户外活动资源

户外活动资源是户外活动得以开展的基础,只有对幼儿园所拥有的户外活动资源有全面的、清楚的了解,才能开展适宜的户外活动。为此,我们采取调查研究的方式,全面思考园内外还有哪些户外活动资源可以开发,哪些资源可以改造优化。

我园有十分丰富的自然资源,尽管之前也利用一些资源开展过活动,但是具体有哪些资源,大家并不清楚。于是,我们就把调查资源的任务交给了幼儿。幼儿通过实地探究、查阅资料、咨询教师与家长,统计出幼儿园里有187棵树,22种花卉。这些植物分别叫什么名字、有什么特征、长在什么地方、哪些花卉喜阳、哪些植物能驱虫等,都在幼儿的探究下逐渐清晰。幼儿还做了植物养护卡,把植物的品名、阳光指数、浇水次数及花期时间等都标注在上。随着调查的深入,幼儿还发现了不同的昆虫,于是又开始一轮的探究与记录……通过师幼共同努力,我们基本掌握了园内各种资源的数量、性质以及能引发的活动。在此基础上,我们进行了分析、整理,根据不同资源的性质分类建档,形成幼儿园的户外活动资源库。

在关注园内资源的同时,我们也积极关注园外相关资源。我们以幼儿园为圆心,在方圆3~10公里左右范围内展开各种资源的搜集与调查。通过调查,我们发现了诺贝尔湖公园、彩石湖公园、小茅山公园、智慧谷、小龙山公园等自然资源;
彭山社区、金茂府、翠逸花园、消防大队、文体中心、丰茂里、科技城医院等社区资源;
明治乳业、三景刺绣等人文资源。这些都为幼儿园组织开展远足、参观等社会实践活动提供了支持。我们把园外资源也纳入幼儿园的户外活动资源库,并单独分类建档,以便教师根据实际情况灵活组织相关活动。

二、优化户外活动环境

蒙台梭利曾说:“教育对儿童的巨大的影响,是以环境作为工具,让儿童受到环境的浸染,从环境中获得一切,并将其化为己有。”幼儿所处的活动环境对他们的认知、行为的影响十分明显。因此,要使幼儿能在户外活动中进行充分、有效的学习,就必须为他们精心创设必要的、适合他们浸润式学习的活动场所和环境。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我们开始思考如何让环境与幼儿发生关系、产生“对话”,如何在满足幼儿环境创设参与权的同时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

(一)基于发展的整体性,创设浸润式户外活动环境

我们以“整体、联系、开放、动态”的生态学视野为导向,依托幼儿园良好的生态环境,打造浸润式户外活动环境,以满足幼儿的不同发展需要。我们扩展了种植园地和饲养区,灌木改成草坪,增加了木制帐篷、秋千、橱柜等,将原来的户外器械收纳区调整为“家家圈”;
户外沙池延伸出可以储水、引水的水系,形成“沙水圈”,既有水生动植物养殖区供幼儿科学探究,又有留白区供幼儿自由创作;
在中庭里种植多种花草,为幼儿创设可进行艺术创作、自主研究的“花草圈”;
开辟“泥乐圈”让幼儿通过亲身体验感受泥水特性;
在南操场的灌木丛中开路,设置幼儿骑行环道,丰富户外体锻大循环的环境,让户外活动空间更大、材料更丰富、联系更紧密。

(二)基于体验的主体性,形成动态开放的户外活动环境

幼儿是户外活动的主体,也是户外活动真正的主人。为此,幼儿园在户外环境优化过程中,要从幼儿的心理需求出发,营造宽松、自由、开放的氛围。我们关注幼儿体验的主体性,充分呵护和激发幼儿在户外环境中的主体意识,如倾听幼儿的心声,敏銳察觉幼儿的需求、兴趣、问题,再将其中获取到的信息反馈给幼儿,启发幼儿讨论、分析、解决。如上文提到的调查幼儿园内植物资源的活动,就改变了以往教师先调查、幼儿再跟上的模式,而是充分给予幼儿自主性,让他们去调查了解,与幼儿园环境发生动态的联系。在此过程中,幼儿园也会根据幼儿的发现与要求去改变环境。如在调查植物资源的时候,幼儿发现了昆虫,他们想要给自己喜欢的小昆虫安家,教师全力支持他们的想法。于是,幼儿就用木材、稻草、砖块等材料建造了一所“昆虫旅馆”,既让昆虫有了家,也使幼儿园的环境更加丰富。

三、调整户外活动方式

瑞士教育家皮亚杰曾说:“只有儿童自己参与各种活动,才能获得真知,才能形成自己的假设并给予证实与否定。”教师应时刻坚持幼儿是学习的主体,充分利用园内外资源,开发能够让幼儿通过自我规划、独立探索、亲身体验、实际操作获得有益经验的各项户外活动。

如何让幼儿更大限度地参与户外游戏活动,体现“浸润”的特点,需要一直不断调整户外活动开展的模式。我园户外活动的组织与实施方式调整过三次,从最初的“幼儿自主预约+教师负责制”,到“主要教师负责制+班本活动”,再到“主要教师负责制+班级预约”;
户外区域性体锻活动从开始的“圈地运动”调整为“区域性混龄体锻”;
其他户外实践性活动从开始的园部统筹规划到班本生成性活动。我们基于如何让幼儿和教师更深入地浸入户外活动的目标,根据幼儿的活动体验,不断优化活动组织与实施的形式,改“一味追随计划”为“追随幼儿发展”,变“教师为主导”为“幼儿为主体”。

四、提升教师专业素养

幼儿园户外活动的实践探索与教师专业素养的提升是相互作用的,前者是后者的催化剂,后者是前者的推动器。因此,要优化我园的户外活动,提升教师专业素养是必经之路。

(一)基于户外活动资源建设更新教师课程意识

要提高教师专业素养,首先要更新教师的课程意识。教师必须转变“课程就是上课”“教师要做好一切准备”等观念。为此,我们积极利用户外活动资源收集整理的过程,去转变更新教师的课程意识。首先,我们让教师清楚幼儿是学习的主体,所以不必事事包办,幼儿园内的资源可以放手让幼儿去调查。其次,我们让教师了解好的资源会引发学习。幼儿园的课程与中小学的课程是不同的,幼儿园没有统一固定的教材,不同的幼儿园所拥有的资源不同,这就使得课程也有所不同。所以,我们要让幼儿去调查,教师去协助,清楚幼儿园有哪些资源,这些资源可能发展幼儿的哪些经验。最后,我们让教师认识到资源必须被利用才能发挥效用,让幼儿收获经验。幼儿园的资源只能观看的话,就无法发挥其效用。只有让幼儿去摸、去尝、去看、去闻、去问,才能充分发挥户外活动资源的价值。所以,我们在户外活动资源收集整理过程中,让幼儿去充分探究,助其获得多方面的经验。

(二)基于户外活动项目研究提升教师课程组织能力

要把更新的课程理念落到实处,就需要知行合一。因此,我们在更新教师课程意识的同时,也积极提高教师的课程组织能力。我们通过教研项目研究的方式,以问题为抓手,小步递进,逐渐提高教师的课程组织能力。

我们架设了教科研组、年级组和项目组三个层级的教研支持系统,就户外场地资源建设、环境创设、材料提供等问题进行研究。项目组由不同班级组成,先明确研究内容,然后各年级组针对相关问题进行联合研究,教科研组则是从园级层面对一些年级组无法解决又亟待解决的问题展开研究。通过层层递进又可螺旋反复的教研,我园教师的课程组织实施水平得以大幅提高。

猜你喜欢户外活动幼儿园资源基础教育资源展示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21年4期)2022-01-14我爱幼儿园幼儿园(2020年14期)2020-11-10一样的资源,不一样的收获作文成功之路·小学版(2020年5期)2020-06-11欢乐的幼儿园幼儿园(2020年22期)2020-03-29组织幼儿园情境式户外活动的探究活力(2019年21期)2019-04-01资源回收小天使·一年级语数英综合(2018年11期)2018-11-23爱“上”幼儿园动漫界·幼教365(大班)(2018年9期)2018-05-14户外活动开始啦幼儿教育·父母孩子版(2018年3期)2018-05-12资源再生 欢迎订阅资源再生(2017年3期)2017-06-01浅析户外活动对广播的推广价值新闻传播(2015年15期)2015-07-18

推荐访问:户外活动 浅谈 幼儿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