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分青年大学生“躺平”亚文化现象研究

摘  要:“躺平”现象是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本质上是一种青年亚文化现象。青年大学生之所以选择“躺平”,主要受历史进程中“躺平”式文化、外来不良文化思潮、社会现实等多重因素的影响。同时,青年大学生“躺平”呈现出反主流化的价值取向、犬儒主义情结下的消极态度以及高压生活下温和的抵抗等表征。应发挥主流文化引领力,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引领作用,积极回应青年大学生的现实诉求等应对策略,帮助“躺平”青年大学生重塑奋斗精神。

关键词:大学生;
“躺平”现象;
青年亚文化

中图分类号:G7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3769(2023)01-092-05

近年来,“躺平”成为继“丧文化”“佛系文化”之后风靡社交网络的流行词,也是近几年最值得关注的社会现象之一。其作为反映青年面对高压时表达抗拒的一种语言符号,成为当代青年争相模仿和追捧的文化时尚。从本质上看,“躺平”现象是一种非主流、边缘性的亚文化现象,其背后折射的是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经济社会转型在青年群体社会心态的反映。在“当代青年大学生中真正“躺平”的是极少数,不懈奋斗的是大多数。”[1]但“躺平”的流行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青年大学生的社会心态和奋斗方向。应高度警惕“躺平”亚文化在青年大学生群体蔓延所带来的不良后果。因此,本文试图从文化视角对“躺平”现象的本质进行反思,在此基础上对青年“躺平”现象的生成之源、现实表征和应对之策进行深入探讨。

一、“躺平”:一种青年亚文化现象

1.文化视域下“躺平”的内涵

所谓“躺平”本意是指人的身体平卧下来休息,是一个动词,没有其他的延伸意义。“躺平”一词再次引起大家关注是因2021年一名自称“躺平大师”的网友,在“中国人口吧”里发布一篇名为《躺平即是正义》的文章,作者号称“躺平就是我的智者运动,只有躺平,人才是万物的尺度。”随后,“躺平”一词在媒体的传播下火遍全网,并被评为“2021年度十大网络用语”[2]。同时,在新的时代语境下,作为网络流行词的“躺平”实现了内涵的转化与重构,被青年群体赋予了新的更为深刻的文化价值。现在多用“躺平”一词借以指代青年人在面对现实困难和激烈竞争时,主动放弃对焦虑生活的挣扎,以主动降低生活欲望、减少消费、不参与社会竞争等方式来缓解生存压力的生活状态,其实质是无望,是对努力和奋斗后产生的无力感,是以“回归内心”的生活方式来实现“自由”生活的亚文化样态。换言之,“躺平”文化也是青年群体以自嘲、调侃为方式试图表达焦虑、迷茫等心态,进而以温和的方式抵抗社会现实问题的表现。究其文化根源,“躺平”是近些年来在网络上流行的“丧文化”“佛系文化”的延伸,延续着青年亚文化的基因与特征,归属于青年亚文化范畴。

2.“躺平”现象的实质:青年亚文化

“躺平”作为一种典型的社会现象,其实质是以社会青年群体及青年大学生为主,具有拒绝恶性竞争、低欲望等价值取向,传播“躺平”风格化符号的青年亚文化。所谓青年亚文化,是指“青年群体在主流文化占主导地位的社会文化背景下,形成的独具风格的文化形态。”[3]它与主流文化具有明显的差异,是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后青年群体用特殊方式表达自我的产物。“躺平”青年亚文化在傳播过程中也衍生出了新的内容,例如“躺平学”“躺平大师”“躺平青年”等网络流行词以及“只要我躺得够快,资本就剥削不到我”“社会险恶,先躺为敬”“躺平即是正义”等网络流行语相继在青年群体之间广泛流传,这也“意味着一种经过青年亚文化场发酵传播的‘次生文化现象已经形成。”[4]这种“躺平”亚文化所呈现出的独特风格即是“躺平”现象的实质。

同时,“躺平”亚文化所秉持的生活态度给在高压力下的青年大学生带来了情感上的满足和精神上的放松,让其能够找到在以往的社会生活中难以拥有的身份认同。因此,这种亚文化引起了青年大学生的强烈共鸣,这看似契合了青年大学生的思想状况,但“躺平”现象背后隐藏的是青年大学生的迷茫、焦虑以及想要逃避现实压力的心理状态,这些正在弱化青年大学生的奋斗精神,应引起关注和重视。

二、青年大学生“躺平”亚文化的生成之源

1.历史进程中的“躺平”式亚文化对青年大学生的消极影响

通过对中外历史的回顾,我们不难发现“躺平”文化由来已久。在我国,曾经在网络中多次出现过与“躺平”类似的文化现象,例如2015年流行的“打工是不可能打工的,这辈子都不可能打工”,使“三和大神”这一边缘人群的代表开始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在2017年,以“废柴”“葛优躺”等为代表的“丧文化”,以及青年人更喜欢的以对一切都“不care”的态度来对待生活的“佛系文化”等。代表着随遇而安、无欲无求的生活态度的“躺平文化”,是“三和大神”现象、“丧文化”及“佛系文化”进一步发展的产物,是“后浪”文化的代表。它们同根同源,都属于主流文化之外的边缘性文化,是青年亚文化在新媒体时代的一个缩影,反映了当代青年大学生的现实焦虑。

“躺平”现象也不是我国所特有的,在不同历史时期伴随着新的社会问题的出现,国外也有诸多类似的现象。比如,日本有不出社会、自我封闭的“蛰居族”,英国有不上学、不工作的“尼特族”,美国有依靠父母照顾和经济支持的“归巢族”,韩国有放弃恋爱、结婚及生育的“三抛族”等。虽然这些不同的青年群体在不同的历史时期表述时所用的名称各不相同,但其本质是一样的,所表达的精神内核都是青年人消极颓废的一面,这些社会现象所传递的思想及价值观对“躺平”现象的出现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

2.外来不良文化思潮对青年大学生主流价值观的冲击

随着全球化的不断推进,后现代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主义等各种外来不良文化思潮传入中国,它们推崇自由放纵,主张娱乐至死,并通过微博、公众号、抖音等平台,以文字、图片、短视频等形式将这些价值观念传递给青年大学生。处于价值观形成时期的青年大学生难以抵御这些外来社会文化思潮的冲击,不仅如此,这些外来不良文化所释放的非理性价值取向与处于迷茫与焦虑状态的青年大学生不谋而合。一部分青年大学生开始过度追求个性与自由,以降低欲望的方式来逃避压力,出现“咸鱼”“废柴”“打工人”等词语,如今“躺平”一词,也多是受外来文化思潮影响的产物。

3.社会现实对青年大学生奋斗精神的弱化

青年大学生是时代的晴雨表,在不同的历史时期,青年大学生的社会心态都在不断地发生变化。“躺平”亚文化是当今“躺平”青年大学生社会心态和价值取向的反映,折射出的是我国整个社会的心态。一方面,国家实力的增强在经济方面为“躺平”提供了保障。众所周知,经过改革开放40多年的发展,国家和社会的财富大大增加,青年大学生“个体从追求物质满足转变为追求精神满足,社会从追求经济发展转变为追求环境保护等与民生息息相关的议题,从追求集体主义转变成关注个体幸福。”[5]青年大学生群体生逢盛世,这为青年大学生选择“躺平”提供了物质保障,使得青年大学生“躺平”亚文化广泛传播。另一方面,社会转型期各种不确定因素增加,对青年大学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当下中国正在经历经济转型发展的关键时期,随着经济增长换挡降速和产业结构深度调整,行业发展空间受限,竞争更加激烈,最终反应到个人层面工作和生活上的‘内卷上。”[6]激烈的社会竞争与我国经济的加速发展,引发了青年大学生对当下生活的焦虑。正值青春年华的青年大学生,大部分期望通过努力奋斗实现自我价值,但在竞争激烈、社会阶层固化的社会环境下,常常遭遇理想与现实的碰撞,感受到努力奋斗后的无力感与挫败感,奋斗的热情被逐渐磨灭,便选择了“躺平”。

三、青年大学生“躺平”亚文化的现实表征

1.“躺平”亚文化下反主流化的价值取向

青年大学生肩负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任,需要时刻保持艰苦奋斗的激情,而“躺平”文化作为一种亚文化,其价值观与我国主流文化中所倡导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相背离,这对青年大学生的价值取向产生了负面影响。“躺平”亚文化使“躺平”,青年大学生出现责任感缺乏、现实行为懒散的懈怠状态。在思想上,“躺平”青年大学生的价值取向是一套超脱于主流话语体系的价值观,其主要表现为不求上进,对社会主流价值观漠不关心,集体意识和社会责任感缺失,更加关注自身地发展和需要。在现实中,“躺平”青年大学生则表现为遇到挑战时把成败交给命运,不断地向下突破天花板和追求最低限度的自由。显然,“躺平”亚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所倡导的无私奉献精神相背离,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践要求相违背,也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所提倡的艰苦奋斗精神不符。这种“躺平”亚文化最大的危害在于,容易消解当代青年大学生的奋斗激情,使青年大学生在竞争中被边缘化,甚至过早地被淘汰。这不仅不利于个人的发展与进步,也会阻碍社会和国家的发展,导致社会发展停滞。

2.犬儒主义情结下消极的态度

古希腊时期的犬儒主义者主张以追求普遍的善为人生之目的,为此必须抛弃一切物质享受和感官快乐。在不同文化价值观念的影响下,“犬儒主义”演变到现当代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衍生出新的样态。现代犬儒主义“是一种无原则地怀疑、有意识地虚假、不反抗地愤世三大特征的后启蒙虚假意识。”[7]其中所谓的“不反抗地愤世”表现为青年在面对困难时拒绝通过努力改变既有现状。

目前社会正处在转型期,经济发展速度放缓,各种社会问题叠加,给青年大学生的生活、学习和就业等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压力。面对压力,部分青年大学生选择“躺平”,用现代犬儒主义的消极态度面对生活。具体表现在:他们把“随遇而安、一切随缘、不争不抢”作为自己做事的行为准则,例如面对学习,部分青年大学生高呼“60分万岁,多一分浪费”,甚至认为成绩不合格也没有关系,每天得过且过。面对竞争激烈的就业形势,部分青年大学生不是通过付出努力提升自身的竞争力,而是打着不被资本“割韭菜”的旗号选择“躺平”,这些都是逃避现实缺乏奋斗精神和社会责任感的表现。马克思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指出:“全部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8]大学生是青年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未来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如果人人都选择“躺平”,消极地对待生活,那么社会的物质生活、政治生活、精神生活将会缺少实践主体,社会必将失去持续前进的动力。

3.高压生活下温和的抵抗

“抵抗”是伯明翰学派亚文化研究的关键词之一,呈现出了亚文化的风格,同样也适用于对“躺平”青年亚文化的分析。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英国,“传统意义上的青年亚文化一般采用政治攻讦、街角对峙、混混越轨、喷子抗争等激进的、显性的、暴力的正面抵抗形式,”[9]表现出极强的抗争性。而当今流行的“躺平”青年亚文化,通过创造符号、话题和讲述自己不幸的遭遇等形式,以温和的方式表达其对社会问题的抵抗。从本质上看,这是一种非正式的“抵抗”,“抵抗”的程度也因此大大削弱。新时代部分青年大学生以“躺平”这种“非暴力不合作”的温和的抵抗方式来宣告社会病态的症结,通过自我矮化给自己贴上“躺平”这样自嘲的标签来表达自身的诉求以及面对社会竞争压力时的无奈与妥协。他们这样做的目的是希望引起学校、社会舆论乃至国家的关注,从而出台相关政策帮助他们缓解学习“内卷”严峻、就业紧张等难题。这种温和的抵抗表现在部分青年大学生身上就是不上课、不作为、不参与就业等,他们热衷于享受自己现有的生活,用这些虚无的、短暂的快乐麻痹自己。如果这种现象长期蔓延下去,我国将会出现“人口少,超高龄化、失去上进心和欲望的年轻人越来越多”[10]的不良后果,整个社会将会进入到“低欲望社会”,阻碍社会的发展与进步。

四、部分青年大学生“躺平”亚文化的应对策略

1.发挥主流文化引领力,消除“躺平”亚文化的负面影响

“青年的价值取向决定了未来整个社会的价值取向。”[11]为避免“躺平”现象对青年大学生的影响,应加强对主流文化的宣传力度,对青年大学生进行正向的引导,最终实现主流文化对“躺平”亚文化中消极因素的驱离。我国现今的主流文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其作为一种社会精神力量,对人的思想行为和社会风尚具有引领作用。所以,要讓主流文化形成持久而强大的正能量,在与亚文化的交锋中占据优势地位。一方面,充分发挥主流文化的引领力,要“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文化建设,注重用社会主义先进文化、革命文化、中华优秀文化培根铸魂,广泛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和中国梦宣传教育,推动理想信念教育常态化制度,”[12]让主流文化稳定地深入青年大学生的心田,引导“躺平”青年大学生树立崇高的理想,做有社会责任感的人,形成稳定正确的价值取向;
另一方面,对“躺平”亚文化进行规划性破解,通过对“躺平”亚文化进行分析,用主流文化消解“躺平”亚文化的消极因素,并以其积极因素为我所用,实现主流文化与“躺平”亚文化的有效融合,确保“躺平”亚文化以积极的方式影响当代青年大学生。

2.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引领作用,重塑青年大学生奋斗精神

人无精神则不立,国无精神则不强。高校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阵地,面对“躺平”文化对青年大学生奋斗精神消解的现实困境,应充分发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引领作用,给予青年大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引导,帮助他们重塑奋斗精神。首先,要用马克思主义理论引领青年大学生理性辨别各种社会思潮,提升思想觉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正确地看待“躺平”现象,从而拒绝“躺平”的生活态度,奋发向上。其次,要用科学的奋斗观引领青年大学生的奋斗方向。弘扬“奥运精神”“航天精神”“劳模精神”“工匠精神”,樹立正面的青年典型,激发青年大学生的责任与担当,让青年大学生树立对奋斗者的敬畏,看到奋斗的价值与意义,在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做出贡献的过程中实现自我价值。最后,要通过思想政治教育引领青年大学生实现自我构建。青年大学生奋斗精神缺失的内因在于部分青年大学生责任与担当意识的缺失,因此,要通过思想政治教育帮助青年大学生认识到自己的时代责任担当,实现自我价值重构。

3.畅通向上发展通道,积极回应青年大学生的现实诉求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高速发展,推动了社会转型,在社会转型关键期的今天,青年大学生正面临着阶层固化严重、“内卷”现象严峻等诸多现实境况。若要从根本上帮助青年大学生解决困难,走出“躺平”困境,必须合理回应青年大学生的现实诉求并解决与之相对应的客观社会存在。马克思曾指出:“人们为之奋斗的一切,都同他们的利益有关。”[14]“躺平”现象的出现也在提醒我们,在发展经济的同时要同步对社会支持系统进行完善,注重社会的公平正义。青年大学生理想的实现不仅需要个人奋斗,同时还需要社会的支持。因此,一方面,社会应注重青年大学生的利益诉求,为青年大学生的生活、学习、创业、就业等创造良好的环境和提供配套的政策支持。打破阶层固化的藩篱,疏通向上流通的渠道,维护好他们的合法权益,让“农二代”“贫二代”“拼二代”等弱势青年大学生群体也能共享改革红利,拥有公平的机会。另一方面,需对高校的评价机的现实诉求并解决与之相对应的客观社会存在。马克思曾指出:“人们为之奋斗的一切,都同他们的利益有关。”[13]“躺平”现象的出现也在提醒我们,在发展经济的同时要同步对社会支持系统进行完善,注重社会的公平正义。青年大学生理想的实现不仅需要个人奋斗,同时还需要社会的支持。因此,一方面,社会应注重青年大学生的利益诉求,为青年大学生的生活、学习、创业、就业等创造良好的环境和提供配套的政策支持。打破阶层固化的藩篱,疏通向上流通的渠道,维护好他们的合法权益,让“农二代”“贫二代”“拼二代”等弱势青年大学生群体也能共享改革红利,拥有公平的机会。另一方面,需对高校的评价机制进行优化。如今高校“内卷”现象严重,无意义的内耗给青年大学生的发展带来了不良影响。高校应按照中央发布的《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要求,不断优化学生评价机制,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复合型人才,让高校评价机制充分发挥正向作用,促进大学生向上向善向好发展。

参考文献:

[1]共青团中央.当代青年“躺平”的是极少数 奋斗的是大多数[EB/OL].(2022-04-21)[2022-11-09].http://news.youth.cn/gn/202204/t20220421_13632249.htm.

[2]国家语言资源监测与研究中心.2021年度十大网络用语发布[EB/OL].(2021-12-06)[2022-11-09].https://s.cyol.com/articles/2021-12/06/content_1RlWE8HL.html.

[3]刘东锋,张琪.网络青年亚文化现象梳理与特点探析[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20(10):19-21.

[4]杨谷文,张春秀.新时代青年奋斗精神培育困境及其化解路径[J].北京青年研究,2022,31(02):84-90.

[5]杨雄.“00后”群体思维方式与价值观念的新特征[J].人民论坛,2021(10):18-22.

[6]汪星余.引导“躺平”族珍惜韶华奋发有为[N].光明日报,2021-05-20(11).

[7]操奇.启蒙的天敌:犬儒理性论略[J].哲学研究,2015(06):91-96.

[8]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501.

[9]敖成兵.青年网络亚文化的温和抵抗:特质、缘由及审视[J].当代青年研究,2019,(02):78-84.

[10]大前研一.低欲望社会:“丧失大志时代”的新·国富论[M].姜建强,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18:2.

[11]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十八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中)[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6:6.

[12]胡锐军.大学生“躺平”心态的文化根源及其矫治路径分析[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22(01):56-64.

[13]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187.

A Study on the "Lying Flat" Subculture amongCertainYoung College Students

FAN Shuang-zhan

(Tianji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Tianjin 300384, China)

Abstract:
The phenomenon of  "Lying Flat" is the product of social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to a certain stage. That phenomenon is mainly influenced by multiple factors such as "Lying Flat" culture in the history, foreign unhealthy cultural trends and social reality, etc. In the meanwhile, the "Lying Flat" subculture of young college students shows the following characteristics:
anti-mainstream value orientation, negative attitudes under cynicism complex and mild resistance against high pressure life. Accordingly, we should take countermeasures, such as giving full play to the leading force of mainstream culture, strengthening the leading role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and actively responding to the realistic demands of young college students, so as to help "Lying Flat" college students rebuild their spirit of struggle.

Key words:
College students;

The "Lying Flat" Phenomenon;

Youth Subculture

收稿日期:2022-11-14

作者简介:樊双站(1996),女,河南周口人,硕士研究生在读,研究方向为思想政治教育。

猜你喜欢青年亚文化躺平现象安全100分也不能躺平机电安全(2022年2期)2022-09-03让“躺平式”干部站起来共产党员·下(2022年4期)2022-05-17躺平 花香自来中国慈善家(2022年1期)2022-02-22那些躺平的人,究竟经历了什么中国新闻周刊(2021年20期)2021-07-15它们离“现象级”有多远商周刊(2017年5期)2017-08-22亚文化对青年人的创作影响艺术研究(2016年4期)2017-01-16浅谈新媒体环境下青年消费主体性的建构今传媒(2016年11期)2016-12-19青年亚文化研究的本土色彩与跨界对话出版广角(2016年7期)2016-08-04你能解释下面的现象吗少儿科学周刊·少年版(2015年2期)2015-07-07猜谜语快乐作文·低年级(2015年1期)2015-03-26

推荐访问:现象 青年 大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