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新课改背景下高中生地理实践力的培养

孔娜

摘 要:教育教学改革倡导“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的重要思想,要求教师在具体授课期间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自主性。其实,学习并不只是信息的获取、储存与提炼,而是学生针对新旧知识进行同化、顺应和主动构建。以往,教师会将自身视为学习的主导者、设计者,学生是储备知识的“容器”。新时期的课程改革要求教师将自身视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合作者,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教师的主导作用是否能够得到发挥,是否能引导学生积极学习?文章在新课改背景下,从高中地理教学角度出发,提出适合培养学生地理实践力的方法,希望能够对提高教学实效有所助益。

关键词:新课改;
高中地理;
地理实践力

学生的地理实践力主要指的是学生在长期学习理论知识的过程中,通过具体实践锻炼形成的能完成某种任务的能力。培养高中生地理实践力,需要学生具备扎实的地理理论基础,因为地理实践力的培养与地理知识的学习之间具有密切关联。高中地理课程教材内容相对来讲比较抽象,其中包含大量专有名词,是学生在现实生活中很少触及的,这对提高学生地理学习质量,激发学生地理知识学习兴趣具有明显的阻碍作用。教师需要重视实践次数的调整和实践活动的设计、开展,帮助学生以直观的方式学习知识,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使其能更好地运用知识解决问题。

一、培养高中生地理实践力的必要性

从实际角度出发,地理实践的开展和地理实践力的培养对于学生的整体人生发展的意义主要体现在:首先,地理实践能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热情,能改变传统的教学形式,不再以理论讲解为主,使地理教学内容变得丰富多彩,让内容的吸引力更强,促使学生主动投入学习当中;
其次,地理实践力的培养能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不容置疑,培养学生地理实践力最直接的目的就是让学生能利用所学地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深度思考,让学生的思维得到有效发散,推动学生创新能力的形成;
最后,能让学生以自主的方式设计地理实验方案,完成数据的搜集、观察、记录,使学生能针对地理问题进行推理、分析、解释、概括。同时,通过合作性实践的开展,能促进学生形成良好合作意识。可见,培养学生地理实践力已成为教育教学的目标。

二、高中地理教学中高中生实践力培养现状

(一)教学以“灌输”为主

毋庸置疑,某种情况下,灌输式教学模式确实能适应经济发展背景对人才提出的要求,也能满足经济社会对人才的需求,用最短的时间为社会输送优秀人才。但是,长期的灌输式教育,其弊端更加明显[1]。首先,机械化的教育模式让学生的主体地位被忽视,弱化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的主要学习任务就是背诵、复习知识,导致学生严重丧失自我意识。其次,灌输式教学使教师坐在课堂中的主导“宝座”上,学生实践力是否得到有效培养与提升,主要取决于教师所进行的课程设计与安排,这是“培养学生实践力”目标无法实现的主要原因。

(二)内容较多,课时紧张

与其他学科相比,地理课程学习需要学生具备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以及空间思维、逻辑推理、读图、识图等能力[2]。所以,对于部分学生来讲,学习地理知识难度是相对比较大的,需要投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但是,实际执行情况并不理想,部分高中所设置的地理课时相对较少,导致教师为了完成教学任务,忽略了学生地理实践力的培养。一方面,教师为了快速完成教学任务,忽视学生的实践锻炼。而且,长期接受灌输式教育的学生缺少良好自主意识,无法自主进行实践探究。另一方面,地理学科中存在大量抽象知识,需要学生具备充足的实践经验才能加以理解和应用,这也就导致高中地理教育走进了“脱离实践教学”的恶性循环。

(三)教材与实践需求脱离

教材是高中生学习地理知识的重要基础,具有大量实践要求的地理教材是促进学生地理实践力提升的保障。但是,当前部分高中所应用的地理教材主要以理论知识讲解为主,并未提出更多的实践要求,学生无法在课后根据教材要求进行有效的实践活动。

三、新课改背景下培养学生地理实践力的有效策略

(一)坚持以生为本,培养实践意识

在新课改背景下,教师应具备正确的认知,将学生放在课堂的主体地位,遵循学生的兴趣、需求、喜好而实施教学,有利于提高教学实效。高中地理课程中大部分内容与现实生活的关联相对比较密切[3]。所以,教师在实施地理教学期间应该重视教学与实践的联合,开展针对性强的实践活动,切实提高学生的地理实践力。

以“常见天气系统”有关知识教学为例,教师就可以借助交互式电子白板呈现现实生活中常见的几种天气现象,并根据不同的天气类型让学生成为天气播报员,制作天气预报。在学生进行探讨时,可以选择代表播报天气预报,其他学生需要认真聆听并及时补充有关内容。这种方式能让学生针对不同天气的类型以及形成的原因表达自己的想法和见解。而且,在这一活动结束后,学生在后续知识学习时可以继续借用这种方法,使整体课堂氛围更加活跃。

又如,在学习“锋面气旋”有关内容时,这部分内容对学生来讲学习难度较大。所以,教师可以进行教学分解:清晰绘制等压线弯曲最大部分,引导学生联系所学知识,共同探讨低压槽的特点,鼓励学生探究低压槽和低压中心之间的关联,指引学生绘制低压中心近地面气流运动方向,然后总结锋面气流的特点,结合教材中的知识,探寻雨带位置,并将其正确标注出来。通过这些问题的解决,能让学生快速掌握地理规律,并理解不同地理现象形成的主要原因。在学生产生问题时,教师可以适当地点拨,让学生将知识掌握得更加扎实,使学生在思考和探究中逐漸具备良好的实践意识。

(二)做好教学设计,调动参与欲望

当前,大部分教师都清晰地意识到教学设计具有提高教学质量的作用[4]。所以,要想提高教学质量,教师应认真做好教学设计。在具体教学设计期间,应从课程内容安排、教学内容选择、教学重点划分等多个方面出发,让教学过程更有计划,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地理实践欲望。在具体教学期间,要想培养学生地理实践力,需要体现教学设计生活化特点,让教学内容与现实生活之间联系得更加密切,使学生能借助生活经验理解教材内容,掌握更多地理知识。

以“产业活动”有关教学内容为例,教师就可以为学生展示有河流、矿场、煤炭、城市公路、铁路等要素的图片,要求学生在教师所展示的图片中标注出钢铁工业、服装厂等工厂位置,并说出自己标注的理由和思路。学生在针对产业活动展开深度剖析时,会主动运用自身所学习到的知识以及现实生活中积累的经验,认真做好解释,有利于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提高,同时也能提升学生的地理实践力,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参与实践的欲望和兴趣。

(三)开发校本课程,设计研究专题

虽然高中地理包含的知识范围比较广、涉及的方面比较多[5],但由于学校设置的课时数量比较少,教师又有着较大的教学压力和责任,导致部分教师无法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花费更多的精力、时间培养学生的地理实践力,更重视学生地理理论知识的学习。这就说明,学生地理实践力的培养需要开设第二课堂,应与课外空间进行有效融合。学校应该与地理教师共同研发具有区域特色的校本课程,设计研究专题,组织兴趣小组,开发第二课堂,并将其作为评价学生综合素养的主要内容,激发学生参与校本课程学习的兴趣,使学生能在自主探究中积累经验,提高自身的实践、操作、分析等方面的能力。

比如,教师可以根据学生所处区域,分析区域中重点项目,也可以开发其他资源,如工程建设、景观设计等,然后设计与其相匹配的校本课程,组织学生针对本区域的社会、环境因素等进行调查,分析项目开展所具有的意义和价值,针对其前景进行推测,激活学生的探究欲望,让学生能够以谨慎的态度、眼光分析事物的优点和缺陷。除此之外,教师也可以根据我国对校园所处区域颁布的政策,指导学生从地理角度分析自己所处城市的优势及未来经济发展的机会,或者其他区域并不具备的条件,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四)结合生活元素,培养学生的地理实践力

地理学科中的知识概括了现实生活中所出现的自然现象,与实践的关系非常密切。现实生活中的部分事物和问题都与地理知识存在深度关联。教师在具体教学实践过程中要巧妙结合生活元素,让抽象知识更加具体,让复杂、难学的知识变得更加简单,使学生通过直观的方式感受地理知识描述的内容,调动学生的主观积极性,让学生自主参与课堂活动,在学习地理知识的基础上对生活、社会形成深度认知。

以“地表形态塑造”有关教学内容为例,教师可以在课堂导入环节为学生重点介绍本章节知识内容,然后引导学生根据自身所处区域,分析家乡的地貌特点,适当介绍优势资源,如旅游、文化、历史等,鼓励学生分析家乡的缺点,针对家乡的未来发展进行预测和分析。同时教师指引学生利用相关地理素材判断家乡气候,总结家乡气候特点,针对家乡的自然环境提出有效建议,发挥家乡的优势,拓展产业的发展空间,构建完善的产业链,使学生能主动将自身的生活阅历与所见所闻结合在一起,利用地理知识解决生活难题,让学生对人地关系协调发展形成正确认知,逐渐具备良好的地理实践力。

(五)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实践热情

在地理教学中,学生所具备的实践热情的程度对于最终的课堂效果会产生直接影响。在高中地理课堂中,教师首先要做的就是调动学生的实践热情,使学生能够主动参与课堂实践。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教师不仅要培养学生的实践意识,更重要的是保证实践内容具有一定的趣味性和吸引力。教师应选择合适的方式,创设与实践内容相关的情境,让教学内容以直观的方式出现在学生眼前,使学生的实践热情更加饱满。

比如,在学生自主学习“超级月亮”“蓝月亮”等有关天文现象的知识之后,教师就可以利用多媒体电子设备,创设教学情境,为学生播放与本次课堂知识相关的科教视频。视频中主要讲述了以上天文现象,而且这段视频中计算机模型呈现了地月系、太阳系等不同天体之间的绕行关系,也展现了天文现象的场景,加上视频中生动的语言描述,能带给学生直观的感受,学生能够被天文现象的场景所震撼,在教学情境的辅助和引导下,调动学生的实践热情。随后,教师可以为学生布置课后学习任务,让学生利用多元化工具观察天空,并将观察到的场景以绘画的方式记录下来,或者直接利用通信设备拍照,将其上传到班级的学习群组中,在分享的过程中与同学、教师展开热烈探讨。或者,可以要求学生与家长进行户外探险,在保证安全的基础上观察不同区域天空中呈现的场景,并进行对比、分析和交流,促使学生积累更多的知识信息,加深对知识的记忆和理解,让学生能将知识学得更加扎实,逐渐形成良好的地理实践力。

(六)开展实践活动,促进能力提升

实践活动的开展能促进学生的地理实践力提高。但是,由于高中生的学习时间相对较紧张,所以,实践活动的开展应该与教学方案保持一致。而且,在实践活动开展期间,不能只简单地选择时间,而是要结合教材内容,有针对性地开展实践活动,使学生的能力得到均衡发展,实现培养高中生地理实践力的目标。

以“洪涝灾害”有关教学内容为例,部分学生在学习本课程知识时无法针对灾害形成的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在学生所处城市中的某个地方出现洪涝灾害时,教师就可以组织学生利用社团活动时间进行实地考察,将班级学生划分成能力、人数均衡的小组,每个小组需要负责某一部分的任务,随后进行整理,在课堂中阐述自己的内容,分享自己的实践结果。这一活动能让学生在亲身参与的过程中收集大量资料,也能了解洪涝灾害出现的主要原因,并立足自身所学,提出一些有效的解决方案。虽然实践活动的开展无法全面提高学生的地理实践力,但能帮助学生积累更多的实践经验,让学生在不断参与的过程中,逐步提高自身地理实践力。

结束语

总而言之,培养高中生地理实践力是非常重要的举措,也是调动学生主动性的良策,是优化课堂结构的有效方法。本文结合高中地理教学重点内容,尊重学生主体地位以及情感体验,在保证合理性、可行性的基础上进行探究,从生活元素的融合、校本课程的开发、社会实践的拓展等角度总结了培养高中生地理实践力的方法。

参考文献

[1]李琳.“双高计划”背景下高职测绘地理信息技術虚拟仿真实训室建设实践研究[J].福建建材,2023(1):100-103.

[2]牛明,耿文强.地理高考复习中“两思”课堂建构的实践与探索:以“百年复兴梦,铁路新征程”为例[J].地理教学,2023(1):23-26.

[3]余立琦,方向阳.基于区域认知素养培养的“一境到底”教学法在初中地理课堂中的实践:以“高原湿地:三江源地区”为例[J].地理教学,2022(24):31-34,13.

[4]鄢凯.基于地理实践力培养的校园地理实践活动设计:以校园积水现象的考察为例[J].地理教学,2022(24):22-26.

[5]刘著.新课标视域下指向地理实践力培养的初中生户外实践活动设计探究:以“广州市城市内涝与下垫面关联性研究”为例[J].地理教学,2022(23):36-39,45.

猜你喜欢课堂教师教学甜蜜的烘焙课堂美食(2022年2期)2022-04-19最美教师快乐语文(2021年27期)2021-11-24美在课堂花开少儿美术·书法版(2021年10期)2021-10-20微课让高中数学教学更高效甘肃教育(2020年14期)2020-09-11教师如何说课甘肃教育(2020年22期)2020-04-13翻转课堂的作用及实践应用甘肃教育(2020年12期)2020-04-13未来教师的当下使命福建基础教育研究(2019年3期)2019-05-28最好的课堂在路上小天使·一年级语数英综合(2018年9期)2018-10-16“自我诊断表”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东方教育(2017年19期)2017-12-05对外汉语教学中“想”和“要”的比较唐山文学(2016年2期)2017-01-15

推荐访问:浅析 新课改 地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