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安市重大农业植物疫情防控指挥部

  永安市重大农业植物疫情防控指挥部

  永植疫指〔2019〕1 号

 永安市重大农业植物疫情应急控制指挥部 关于开展 2019 年永安市红火蚁 防控工作的通知

 各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各成员单位:

 自 2018 年 5 月我市首次发现红火蚁以来,在市政府领导的高度重视和乡镇街道及有关部门积极工作努力下,红火蚁防控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果,基本查明了疫情分布,疫情得到初步控制。但是,红火蚁的检疫防控仍处于关键时期,稍有松懈,疫情还有反弹和进一步扩散的危险。为继续有效地控制红火蚁疫情的扩散和蔓延,确保农业生产安全和人民群众身体健康,现就全市 2019 年红火蚁防控工作通知如下:

 一、认清形势,提高认识 目前,我市红火蚁为害发生已涉及城区 4 个街道和周边 5

 个乡镇,部分单位仍对当前红火蚁防控的形势认识不足,存在松懈麻痹和畏难情绪,影响了疫情防控措施的落实。请各相关单位要充分认识红火蚁的严重危害性、防控工作的艰巨性,以及红火蚁防控工作对于确保农林业生产、生态环境安全和人畜健康的重要意义,增强疫情防控工作紧迫感和责任感。

 二、属地管理,各司其职

 各乡镇街道和有关单位要按照《永安市红火蚁疫情防控应急预案》(永政办〔2018〕42 号)和《永安市红火蚁防控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永政办〔2018〕128 号)的规定,贯彻“属地管理,分级负责,政府负总责,部门各司其职”原则,密切加强各部门的沟通,共同做好红火蚁防控工作,建立政府主导、部门分工协作的防控机制,落实工作责任,切实提高防控成效。

 三、深入普查,摸清疫情

 各地各部门要迅速组织人力、物力全面开展一次春季的红火蚁普查工作,准确掌握辖区内红火蚁发生动态,落实疫情报告。重点调查杂草丛生的荒地、园林绿化、农田区域、堤坝、道路、果园、苗圃、花卉基地、房屋墙角,近年来新建公园、学校、公路、居民区、工业园区和交通设施周边的新植草皮疫情发生情况。尤其在去年秋冬季防控时机把握不准、防控效果不理想的红火蚁发生区要扩大普查范围。在普查时,对所有红火蚁蚁巢都要用“云采集”手机软件进行定位,并拍摄照片发送到普查系统,以便汇集数据,为划定防治范围提供依据。

 四、关键时期,科学扑杀 春季(4-6 月份)和秋季(8-10 月份)是红火蚁发生危害的盛发期,觅食能力强,各地各部门要高度重视,安排红火蚁防控专项资金,认真部署防控工作,紧紧抓住春秋季防控红火

 蚁的关键时期,组织开展一场春秋季红火蚁统一扑杀大行动。依照《红火蚁防控技术方案》(见附件 1)制定本区域的防控工作方案与防控进度时间安排表,科学组织防控,做到乡镇街道不漏村居、村居不漏发生点,发生点不漏蚁巢,蚁巢不漏施药。坚持“高效、低毒、低残留,对人畜安全、对环境安全”的原则,合理使用红火蚁防控药剂,既要保证防效,又要避免对生态环境以及人、畜安全造成危害。优先选择毒饵诱杀防治方法,高密度区域使用普撒毒饵,低密度区域使用局部点施毒饵。投毒饵时地表适宜温度为 21~35℃,地面比较干燥,投药后 6~12 小时内无降雨。对于不能施放饵剂的区域,要采取灭蚁农药灌巢扑杀的方式控制红火蚁发生蔓延。红火蚁防治投药区要设立告示牌,以确保人畜安全。有条件的地方可委托第三方专业灭蚁组织进行防控。

 五、加强宣传,群防群控 各相关单位要通过报刊、专栏宣传,派发宣传册,张贴挂图,公开咨询热线电话,举办培训讲座等多种形式继续加强红火蚁防控知识的宣传,让社会各界和广大民众认识了解红火蚁是可防可控的,积极参与防控行动,实现群防群治;要加强对基层村、专职防控工作人员科学用药等技术培训与指导,提高科学防控和群防群控水平。

 六、跟踪监测,巩固防效。

 已防控区于施药后 15~20 天后,务必开展复查,对分布有活蚁巢、诱集到工蚁的地点进行补施处理,进一步降低红火蚁种群密度,巩固防效。要坚持长期监测跟踪,设立疫情固定监测点,每年 5 月和 9 月各调查一次,密切监测疫情发生发展情况。今年要在龟山公园、南山公园、万竹山公园、将军山公园、

 自行车公园、文化广场、体育场、市政府广场、永安南站等共公场所设立9个市级红火蚁疫情固定监测点,由相关部门负责监测工作并做好记录及时上报(见附件 2)。未发现区要加强防范,凡调入本区域的绿化花卉、苗木、草皮等在种植前或种植后必须要全面淋施杀虫剂进行处理,对辖区内新建的公园绿地、道路、新村建设点、学校操场等红火蚁高危发生地带开展定点定期监测,严防疫情传入。

 各乡镇街道和有关部门应各司其职,加大组织工作力度,做好红火蚁的防控工作,于 6 月 30 日、11 月 30 日将《红火蚁发生与防控情况统计表》(附件 3)上报市重大农业植物疫情防控指挥部办公室。

  附件:1.红火蚁防控技术方案

  2.红火蚁诱集监测记录表 3.红火蚁发生与防控情况统计表

  4.红火蚁防范与自救方法

  永安市重大农业植物疫情应急控制指挥部 (永安市农业农村局代章)

 2019 年 3 月 21 日

 红火蚁防控技术方案

  1 防控目标 有效降低发生区红火蚁种群密度,扑灭新传入、小范围的疫情点,不发生恶性伤害人畜事件,不出现恶性扩散蔓延。

 2 防控策略 以科学监测为基础,坚持防控与阻截并重,在发生区根据红火蚁发生情况有针对性地采取毒饵法、灌巢法、灭巢法等防控方法,降低种群密度,压低扩散虫源。同时,采取有效的检疫监管措施,防止疫情扩散传播。

 3 防控措施 防治方法包括毒饵法、药液灌巢法和触杀性颗粒剂、粉剂灭巢法,常用的化学药剂* 剂型包括毒饵剂、液剂、颗粒剂和粉剂。

 3.1 加强监测

  在红火蚁发生区和扩散高风险区科学进行监测布局,以面上踏查和点上诱集相结合的方法进行监测,准确掌握发生动态和扩散趋势。

 3.2 检疫措施 3.2.1 严格控制发生区内可能携带红火蚁的苗木、草皮、肥料等物品的调出,对确需调出的物品进行化学药剂处理。

 3.2.2 药剂处理方法 发生区种苗、花卉、草坪(皮)、栽培介质等物品调出前均必须经过触杀作用强的药剂(如氯菊酯、溴氰菊酯、氯氰菊酯、氰戊菊酯等)药液的浸渍或灌注处理。浸渍或灌注时,其栽培土壤或栽培介质均须完全湿润;如果是盆栽,也可以均匀施放毒死蜱颗粒剂、氰戊菊酯颗粒剂、二嗪磷颗粒剂等于栽培介质内(药剂有效成份约占栽培介质之 0.001~0.0025%),施用完后洒水须彻底浇透。

 在垃圾、肥料、土壤等物品调出前施放毒死蜱颗粒剂、氰戊菊酯颗粒剂、二嗪

 磷颗粒剂等药剂于栽培介质内(药剂有效成份约占栽培介质之 0.001-0.0025%),施用完搅拌均匀,洒水彻底浇透。

 3.3 毒饵法 3.3.1 适用范围

 适用于不同类型的红火蚁发生地点。

 3.3.2 毒饵药剂要求

  采用氟蚁腙、茚虫威、多杀菌素、阿维菌素等具胃毒作用的药剂配置毒饵。要求毒饵的作用效果较缓慢,一般施用饵剂后 2~6 周有较好的防效为佳,达到最终杀死蚁后及其他个体的目的。

 3.3.3 使用方法

  可以对单个蚁巢进行处理或在发生区普遍撒施毒饵,也可以根据红火蚁的发生情况两种方法结合使用。

 3.3.3.1 单个蚁巢处理

  对活蚁巢密度较小、分布较分散且诱饵法中工蚁数量较少的发生区进行单个蚁巢处理。在投入饵剂时不要扰动蚁巢,在距蚁巢 10cm~50cm 处点状或环状撒放毒饵。根据活蚁巢体积大小和毒饵剂商品使用说明确定毒饵用量,一般直径在 20~40cm 的蚁巢使用推荐用量的中间值,小于 20 或大于 40cm 的蚁巢使用推荐用量的下限值和上限值。

 3.3.3.2 普遍撒施毒饵

  对蚁巢密度较大、分布普遍或采用诱饵法普遍诱到工蚁、但很难发现活蚁巢的发生区,采取普遍撒施毒饵法进行防治。处理较小面积区域时可直接用手(穿戴塑胶或橡皮手套)撒播,处理较大面积区域时可用手摇式撒播器撒施。撒施毒饵剂时要覆盖所有发生区的所有地点。毒饵剂的用量根据活蚁巢密度、诱饵法监测的工蚁密度和毒饵剂商品使用说明确定,一般每 100m2 使用推荐用量的 2 倍左右。

 3.3.3.3 综合处理

  在蚁巢密度大、分布普遍的红火蚁严重发生区域可采用单个蚁巢处理与普遍撒施毒饵相结合的方法,以提高防治效果。

 3.3.3.4 补施毒饵

  在使用毒饵剂防治红火蚁后,经防治效果评定,对分布有活蚁巢、诱集到工蚁的地点进行补施处理。一般采用围绕这些地点小范围点施的方法。处理活蚁巢时毒饵剂的用量同单个蚁巢处理,处理诱集到工蚁的地点按推荐用量的下限值使用。

 3.3.4 防治效果评定

  根据有关监测、药剂防治评价标准进行防治效果评定。防治前进行一次调查,记录活蚁巢密度、工蚁数量,防治实施后 2~6 周内对发生区进行全面调查 1 次。

 3.3.5 注意事项

  使用毒饵剂时地表适宜温度为 21~35℃,地面应比较干燥,在使用毒饵剂后 6小时内无降雨,并且尽量在红火蚁活动觅食时间施用。

 3.4 灌巢法 3.4.1 适用范围

  适用于有明显活蚁巢的发生区域。在红火蚁活蚁巢密度较小且明显、但对人的健康或重要设施等造成威胁、急需尽快处理的情况下,采用灌巢法防治红火蚁。

 3.4.2 使用方法

  将拟除虫菊酯类、有机磷类、氨基甲酸酯类等触杀作用强的药剂,按照其商品使用说明配制成规定浓度的药液。施药时以活蚁巢为圆心,先在蚁巢外围施 25~30cm宽的药液带,然后把药液直接浇在蚁丘上或挖开蚁巢顶部将药液浇灌到蚁巢中心地带,浇灌药液时尽可能使药液均匀渗透到 1m 以下的土壤中,使整个蚁巢湿透。灌药操作要迅速,以减少红火蚁逃逸。一般每个蚁巢用药液量 10~20 升,对较大的蚁巢要适当增加用量。在采取防治措施时,注意不要扰动蚁丘,以免惊动红火蚁,导致蚁群把蚁后转移。

 3.4.3 防治效果评定

  防治前对发生区进行一次全面调查,防治 10 天后再进行一次全面调查,分别记录活蚁巢密度、工蚁数量,并进行效果评估。

 3.5 颗粒剂、粉剂灭巢法 3.5.1 适用范围

 适用于蚁巢明显的发生区域。

 3.5.2 使用方法

 采用以拟除虫菊酯类、有机磷类、氨基甲酸酯类等触杀作用迅速的颗粒剂、粉剂防治红火蚁时,先将药剂直接均匀地撒布于蚁丘表面及附近区域,然后立即洒水,之后每 2~3 天洒水 1 次,至少洒水 3 次以上。使用量根据商品使用说明确定。

 使用氟蚁腙、苯氧威、吡丙醚、烯虫酯、蚊蝇醚等具生长调节作用药剂为有效成分的粉剂防治红火蚁时,先破坏蚁巢,待工蚁大量涌出后迅速将药粉均匀撒施于工蚁身上。使用量根据蚁巢大小和商品使用说明确定,一般直径在 20~40cm 的蚁巢使用推荐用量的中间值,小于 20 或大于 40cm 的蚁巢使用推荐用量的下限值和上限值。

 3.5.3 防治效果评定

  同 3.2 灌巢法。

 3.5.4 注意事项

  施用粉剂不宜在有较大风力的天气下进行,施药要快速。

 3.6 二阶段处理法 二阶段处理法是指先在红火蚁发生区域撒布毒饵剂,10~14 天后再以触杀性杀虫剂或其他方法采用单个蚁巢处理法处理单个蚁巢。大面积撒施毒饵剂防治效率较高,而采用药液灌巢法、颗粒剂/粉剂灭巢法等单个蚁巢处理法速效性较强,将两者结合起来使用,发挥各自长处,会得到很好的防效。

 4 档案保存 详细记录并保存包括施用毒饵剂品种、数量、次数、施药时间、防治面积、防效调查方法及调查次数、各次调查的蚁巢密度、工蚁密度、防治效果等。

 5 推荐使用药剂的说明 本方案推荐的杀虫剂是经我国农药管理部门登记允许在环境中使用的。当新的有效农药出现或者新的管理规定出台时,以最新的规定为准。

 红火蚁化学防治过程中禁止使用剧毒、高毒、高残留农药和致畸、致癌、致突变农药,推荐使用低毒、生物源农药。

 6 防治注意事项 6.1 施药操作人员要做好防护工作,避免被红火蚁蜇伤或农药中毒; 6.2 在施药区应插上明显的警示牌避免造成人、畜中毒或其他意外; 6.3 在公共场所、住宅区等人群活动较频繁的发生区域要注意选择使用安全低毒的药剂,施药时要避开人流高峰,尽量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6.4 在水源保护区、水产养殖区、养蜂区、养蚕区等使用农药防治红火蚁要注意选择药剂种类,防止对有益生物的杀伤和环境污染。

 6.5 施药前要对红火蚁的发生基数(蚁巢和工蚁数量)进行调查,施药后要按照《红火蚁疫情监测技术规程》、《农药-田间药效试验准则(二)第 149 部分:杀虫剂防治红火蚁》等技术标准进行监测,然后根据调查结果决定是否需要进行第二次药剂防治。

 红火蚁诱集监测记录表

 监测单位(盖章)

 监测人

 监测地点

 监测日期

 监测地点类型

 代表面积(m 2 )

 监测点序号 有无红火蚁 红火蚁数量

 1 □有

  □无

 2 □有

  □无

 3 □有

  □无

 4 □有

  □无

 5 □有

  □无

 6 □有

  □无

 7 □有

  □无

 8 □有

  □无

 9 □有

  □无

 10 □有

  □无

 备注:

 1、每个监测点随机放置 5—10 个监测瓶,瓶间相距 10m 以上,放置 30 分钟,收集检查

 2、红火蚁数量记:20 头以下;20.1—100 头;100.1—150 头;150.1—300 头;300 头以上。

 3、每年 5 月底、9 月底各汇总一次。

  红火蚁发生与防控情况统计表 填报单位(盖章):

  年

 月

 日

 地 点 发生面积(亩) 蚁丘数(个) 生境 (如草地、荒地、公园、绿化带等)

 防治面积(亩) 第一次 防治时间 第二次 防治时间 投放药剂名称 组织防治方式 防控成效

  合 计

  负责人:

 填报人:

 备注:6 月 30 日、11 月 30 日汇总上报

 附件 4

  红火蚁防范与自救方法 一、红火蚁主要发生在公园、体育休闲场所、绿化园区和人行道、草地、花丛等,目前已有红火蚁进入农田、山坡、还有的进入室内。

 二、请家长不要带小孩在有红火蚁地段嬉戏,草坪玩耍等,成人在上述地区要提高警惕,应当远离疫区,避免受到伤害。

 三、发现红火蚁请及时向当地物业、居委会、村委会报告。

  四、被红火蚁蛰伤第一时间自救法:被红火蚁蜇伤后,人体有如火灼伤般疼痛感,其后会出现如灼伤般的水泡。大多数人仅感觉疼痛、不舒服,若被叮咬后脓包破掉,如不注意卫生,则易引起细菌二次性感染。而少数人由于对毒液中的毒蛋白过敏,会产生过敏性休克甚至死亡。因此被叮咬后不要惊慌,可用清水冲洗伤口,在叮咬处涂抹清凉油、风油精或皮康霜可缓解症状;伤口出现脓包,不要将伤口挠破,以免引起二次感染;极个别过敏体质者,如出现发热、头晕、发麻等症状者,及时到医院就医。

  永安市重大农业植物疫情应急控制指挥部

  2019 年 3 月 21 日印发

推荐访问:永安市 指挥部 疫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