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畜肝营养不良的发生和诊疗

摘要:肝营养不良也称急性黄色肝萎缩,是由于各种不同致病因子的侵害,引起肝脏实质的变性、坏死、崩解、自溶、液化和被吸收,发生急性黄色或红色肝萎缩,甚至全身性病理变化,导致肝脏代谢机能、解毒機能,乃至全身各个器官的机能障碍以及中枢神经系统机能紊乱现象。引起该病的病因有多种,根据临床特点可做出初步诊断。该病可采取多种预防和诊疗措施。

关键词:家畜;肝营养不良;病因;诊断;治疗

中图分类号:S858.2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5-9737(2017)10-0068-01

1 病因分析

饲料营养不全,特别是猪饲料中缺乏维生素E、硒及含硫氨基酸(蛋氨酸、胱氨酸)而发生所谓“营养性肝病”;高产奶牛、产后和干奶期饲喂高蛋白日粮;饲喂发霉变质的饲草、饲料引起家畜中毒;食入有毒植物(羽扇豆、猪屎豆、蕨类、响铃豆、野百合等)中毒;化学毒物(如磷、砷、汞、三氯甲烷、四氯化碳等)中毒;继发于马流行性脑炎、马传染性贫血、出血性败血症、牛恶性卡他热、胃肠炎、子宫内膜炎、绵羊妊娠毒血症、驴怀骡妊娠毒血症、牛产后血红蛋白尿;禽多继发于禽霍乱、结核病、副伤寒、土拉杆菌病及鸭的某些病毒病等。

2 发病机理

肝脏受到致病因素的作用,其代谢机能和解毒机能障碍,肝细胞酶系统不能保持正常活性,其中蛋白酶起着破坏作用,引起肝实质进行性变性和坏死以及崩解、自溶和液化,形成炎性变化和发生黄疸(也可能不发生黄疸)。在此情况下,家畜体内形成的有毒产物和从肠道吸收的异常分解有毒物质,不能在肝脏有效地解毒而引起自体中毒;肝脏合成尿素的能力降低,酸性蛋白分解产物氨基酸(亮、酪、色氨酸)和肌酸的大量聚积,促进脂肪异常分解,导致酸中毒和酮血症。

3 临床症状

病畜初期体温升高,脉搏和呼吸增数,食欲不振,精神兴奋或沉郁。多数病例出现黄疸、便秘或腹泻。中毒引起猪粪便带血,尿液中含有胆色素、多量蛋白质、肾上皮细胞及肾管型。后期出现意识障碍,或肝昏迷。病情重剧的仔猪常很快死亡,患病绵羊多伴发酮血症。初期肝浊音区扩大,触诊敏感。肝功能试验多为阳性反应,血清谷草转氨酶(GOT)和谷丙转氨酶(GPT)活性增高。

4 病理剖检

患病家畜初期肝脏肿大,边缘钝圆,色泽变淡,脂肪变性,严重时呈黄色。因肝小叶中央和周边部分的色泽不同(中心淤血呈紫红色,边缘变性、坏死呈苍白或黄色;或中心变性、坏死,色泽较淡,周边则呈正常色泽),故肝小叶结构较为清晰。后期和病变严重的肝脏,质地柔软,被膜皱缩,呈棕黄色或灰黄色,肝小叶结构被破坏,在崩解的肝组织中可见氨基酸(亮氨酸和酪氨酸)结晶。此外,其他实质器官(如肾脏、心脏)发生脂肪变性,甚至坏死,以及胃肠炎,肺炎、心包炎、胸膜炎、神经细胞变性和吞噬现象。

5 诊断和鉴别

患病家畜病情发展急剧,精神高度沉郁,嗜眠,乃至昏迷,渐进性黄疸,肝功能试验多为阳性反应,血清GOT和GPT活性增高。病初肝脏肿大,触诊疼痛。这些都可作为诊断上的依据。在临床上需与下列疾病进行鉴别:①急性实质性肝炎:黄疸明显,消化不良,腹痛,血清GOT和GPT活性大幅度增高。②酮血症:多发生于产后2周内的高产乳牛,冬季发病率最高,泌乳量和体重迅速下降,血糖降低,血与尿中酮体明显增高。

6 防治措施

改善饲养,停止喂给霉败饲料和有毒的饲草,给予富含碳水化合物和维生素的饲料。清理胃肠,强心利尿,可用硫酸钠(镁)300 g,鱼石脂10~20 g,加水4000~5000 mL,马、牛一次灌服。皮下注射氨茶碱或安钠咖。

保护肝脏,增强解毒功能。一般用25%葡萄糖液静脉注射,马、牛1000~1500 mL,羊、猪100~500 mL,每天1次,连用数次;或给10%的葡萄糖液中加入维生素C、B1、烟酰胺;若患畜肝昏迷,则再加谷氨酸钠(或精氨酸钠)静脉注射。同时,给5%的糖盐水中加乙酰蛋氨酸钠5~10 g静脉注射(马、牛),或内服蛋氨酸3~10 g(猪、羊)。还可配合应用泛酸(维生素B3)、维生素B12、胆碱、辅酶A、细胞色素C、肌苷、三磷酸腺苷(ATP)、肝泰乐等。妊娠期病马、驴,用12.5%肌醇注射液20~30 mL,10%葡萄糖液1000 mL,一次静脉注射,每天1次,直至食欲恢复。妊娠期患病绵羊除上述疗法外,可以内服甘油,每天3 g/kg。

中兽医治疗着重清热凉血、解毒安神,宜用犀角散加减:水牛角、栀子、丹皮各60 g,黄连、菖蒲各40 g,茵陈200 g,生地150 g,玄参100 g,水煎去渣,马、牛一次灌服。

预防应着重改善饲养管理,饲喂无霉败的全价日粮,防止误食有毒植物和发生感染。补硒可预防仔猪发病,给产前20~25天的母猪、10日龄仔猪及断奶仔猪注射0.1%亚硒酸钠液0.1 mL/kg,间隔7天再注射1次。

推荐访问:家畜 营养不良 诊疗 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