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科学化水平:党的建设的新命题新要求

摘要:党的建设科学化就是党的建设走上科学化轨道的状态与过程,十七届四中全会将党的建设科学化概括为树立科学理论、弘扬科学精神、掌握科学方法、完善科学制度、强化科学管理等几个方面。这是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在继强调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之后向全党提出的又一重大任务和要求,具有历史必然性和现实必要性,是我们党一以贯之的追求,是科学发展观在党的建设方面的要求和体现,是进一步深化马克思主义政党执政规律认识和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结果,是应对世情国情和党情深刻变化的客观需要。切实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要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指导党的建设科学化,要以改革创新精神推进党的建设科学化,以群众路线的工作方法实现党的建设科学化,以高素质的干部队伍和基层党组织建设保证党的建设科学化。

关键词:党的建设;科学化;内涵

中图分类号:D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71 68(2010)04--0019--06

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四中全会站在时代、历史、全局和战略的高度,提出了一个全新的重大命题: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这一命题的提出不仅是对党加强自身建设理论的继承和发展,也是对执政的中国共产党提出的新的更高的要求。这是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在继强调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之后向全党提出的又一重大任务和要求,具有历史必然性和现实必要性,从理论上搞清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的内涵和要求,有利于在实践中切实推进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的提高。

一、“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的基本内涵

何谓科学化?党的建设如何体现科学化?或者说党的建设科学化的内容和要求包括哪些?这是我们应该首先要弄清的基本问题,是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的逻辑起点。

科学是指反映自然、社会、思维等的客观规律的分科的知识体系。由此可知,科学当指反映事物客观规律的知识体系。用在执政党建设上,当指党的建设符合政党政治的基本规律。科学化则是动态的,是一个认识规律、把握规律、正确利用规律的过程和状态。党的建设科学化就是党的建设走上科学化轨道的状态与过程,它重在通过一系列科学理论、科学制度、科学方法的运用,努力使党的建设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达到切实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和完善党的建设总体布局、切实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不断提升党的建设水平、党的执政水平和党的领导水平,不断巩固党的执政地位。

从一般意义上来说,党的建设包括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制度建设、反腐倡廉建设五个方面,党的建设科学化也应该是这五个方面建设的全面科学化。但有时,我们谈党的建设也可以包括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党的先进性建设、党内民主建设、党内和谐建设、党的领导能力建设、党的政治建设等方面,因此,党的建设的科学化“是涵盖党的建设各个领域、各个方面、各个要素的全方位、多角度、立体式、宽领域的整体性概念,它同时也是由党的建设整体的科学化所建构和支撑起来的模式”。党的建设是全方位的,研究和把握党的建设科学化也是多方面、多层次、多维度的。从理论的视角看,研究党的建设的科学化问题,就是要求我们去研究和把握党的建设科学性、规律性和宗旨性问题。也就是说,要把党的建设这项新的伟大工程,作为科学来看待、作为规律来研究、作为宗旨(即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来实践。从这个意义上讲,实现党的建设科学化,就是要坚持以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理论,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科学理论,不断探索和遵循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保证中国共产党始终能够以科学的思想、科学的制度、科学的方式组织和带领人民共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终实现共产主义。正如习近平同志所指出的:“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归根到底是要准确把握和自觉运用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建设规律,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创造新经验,在以科学理论指导党的建设、以科学制度保障党的建设、以科学方法推进党的建设上不断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

那么,在当今时代条件下,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应包括哪些具体内容和要求呢?从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的内在逻辑看,努力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应当包括树立科学理论、弘扬科学精神、掌握科学方法、完善科学制度、强化科学管理等方面。树立科学理论就是要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指导党的建设,深入研究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对党的建设提出的新要求,认真总结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的新鲜经验,不断推进党建理论创新。弘扬科学精神就是要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以改革创新精神不断推进党的建设的事业向前发展,要常怀忧党之心、恪尽兴党之责,自觉激发和增强全党为实现党的历史使命而奋斗的政治热情和内在动力。掌握科学方法就是要继承和发展党在长期实践中积累的党的建设成功方法,又要抓紧探索运用信息网络技术,探索运用现代管理学、组织学、心理学等现代科学方法,借鉴外国执政党建设的有益做法,不断提高党建工作水平。完善科学制度就是要严格遵循执政党建设规律进行制度建设,不断增强党内生活和党的建设制度的严密性和科学性,既要有实体性制度又要有程序性制度,既要明确规定应该怎么办又要明确规定违反规定怎么处理,减少制度执行的自由裁量空间,推进党的建设的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强化科学管理就是强调运用科学的方法维护和执行科学制度的过程,“科学管理是兴国之道”,党要管党,不仅要从严管理更要科学管理,既要宏观管住又要微观管活,既要有效治标又要注重治本,把管理的科学性和艺术性有机结合起来,力求把每一位党员、每一个党的基层组织的积极性、创造性和主动性充分发挥出来,真正发挥党的凝聚力和战斗力,推进党的建设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不断前进。

二、“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提出的历史必然性和现实必要性

回顾中国共产党成立八十八年、执政六十年、领导改革开放三十年走过的历程,我们不难发现“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这一命题的提出绝非偶然,有其历史必然性,也有现实必要性。既是党建理论的继承和发展,也是处在当今世界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的现实需要;既是科学发展观在党建理论上的体现和要求,也是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水平、实现科学执政的必然要求和根本保障,表明我们党对共产党执政规律认识的进一步深化。

(一)“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是我们党一以贯之的追求

把党的建设与科学性联系起来,并非始于今日。从毛泽东领导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到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改革开放的新时期,党中央

几代领导人从思想方法、工作方式、执政能力等不同视角先后提到科学化问题。直到十七届四中全会才首次明确提出“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这一命题,形成完整的“科学建党观”。

早在1929年,毛泽东就在《关于纠正党内的错误思想》一文中,针对红军第四军共产党内存在的单纯军事观点、极端民主化、绝对平均主义等各种非无产阶级思想,提出了党的建设科学化的主张,强调要“使党员的思想和党内的生活都政治化,科学化”。

邓小平在改革开放之初提出,党在领导社会主义事业中,要“采取科学的态度”,“要有一套科学的办法”。他还强调,“为了坚持党的领导,必须努力改善党的领导”,“除了改善党的组织状况以外,还要改善党的领导工作状况,改善党的领导制度”。显然,这里他强调了要用科学态度、科学办法坚持和改善党的领导,以实现党的领导和党的建设科学化。

以江泽民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中,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科学把握党的历史方位和历史使命,创立“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提出党的领导和党的建设都要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全面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特别是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江泽民在1988年要求各级党政领导,要把“领导工作真正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上”。2001--年又强调:“我们搞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我们的思想方法和思维方式也必须符合现代化建设的要求,本身也应现代化。而思想方法和思维方式的现代化,也就是要按照科学精神来观察、思考和解决各种问题。”他还强调,要坚持和完善能够保证党的领导坚强有力和社会主义兴旺发达的一整套“科学的制度”。

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在新世纪新阶段,坚持以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为主线,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推进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制度建设和反腐倡廉建设;注重抓好党的理论创新和理论武装,全面提高干部素质,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和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整体推进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从党的十六大开始明确提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思想,强调党要“以科学的思想、科学的制度、科学的方法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坚持“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坚持“科学决策、科学运筹、科学管理”,“推进决策科学化、民主化”,“大力提高科学管理能力”,“提高改革决策的科学性,增强改革措施的协调性”。

由此可见,无论是对于客观世界还是对于主观世界的认识和改造,也无论是党的领导还是党的建设,我们党始终坚持从实际出发,正确认识规律、把握规律、运用规律,不断体现和实践党的建设科学化。

(二)“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是科学发展观在党的建设方面的要求和体现

科学发展观,是对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关于发展的重要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是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而将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理念应用到党的建设过程之中,就在客观上要求推动和实现党的自身建设的科学化,因为领导科学发展的党只有自身建设追求科学化,才能引领科学发展。早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胡锦涛同志就提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要求我们切实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要站在完成党执政兴国使命的高度,把提高党的执政能力、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体现到领导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上来,落实到引领中国发展进步、更好代表和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上来,使党的工作和党的建设更加符合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为科学发展提供可靠的政治和组织保障。”

所以,从逻辑关系上看,实际上是由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需要,呼唤出党的建设科学化;换言之,提出党的建设科学化是科学发展观在党建理论上的体现和要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要尊重科学,按照客观规律办事,科学发展、和谐发展,领导这一伟大事业的中国共产党自身建设也要理应以科学的理论、科学的精神、科学的制度原则、科学的方式方法、科学的管理推进党的建设,以适应时代要求,进而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方能担此重任。

(三)“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是进一步深化马克思主义政党执政规律认识和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结果

2002年党的十六大报告正式提出党的“执政能力”一词,要求各级党委和领导干部特别是党的高级干部要不断提高五种能力建设,以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2004年9月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第一次提出了“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观念,指出“党的执政能力,就是党提出和运用正确的理论、路线、方针和政策,领导制定和实施宪法和法律,采取科学的领导制度和领导方式,动员和组织人民依法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经济和文化事业,有效治党治国治军,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本领”。胡锦涛在这次全会上正式提出了“科学执政”的概念。他指出,我们党执政的主要经验之一就是必须坚持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不断完善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其中,科学执政的内涵就是要结合中国实际不断探索和遵循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尤其是要遵循共产党的执政规律,要在深刻认识和把握政党建设、执政党建设一般特点和规律的基础上,准确认识和自觉运用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建设规律,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创造新经验,应对新挑战,努力实现以科学的理论指导党的建设、以科学的制度保障党的建设、以科学的方法推进党的建设,确保党在世界形势深刻变化的历史进程中始终走在时代前列,在应对国内外各种风险和考验的历史进程中始终成为全国人民的主心骨,在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进程中始终成为坚强的领导核心。世界社会主义特别是近二十年来一些马克思主义政党兴衰成败的经验教训也启示我们,只有推进党的建设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才能不断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始终保持党的先进性,为党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提供根本保证。

(四)“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是应对世情国情和党情深刻变化的客观需要

世情、国情、党情的新变化是“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这个重大命题和重大任务提出的客观依据和现实需要。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决定”指出:“世情、国情、党情的深刻变化对党的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党面临的执政考验、改革开放考验、市场经济考验、外部环境考验是长期的、复杂的、严峻的”,这一论断凸显了客观环境的变化和考验对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的迫切需要。

从国际环境看,当前最重要的新动向是出现

了影响深远的“三个大”、“三个新”,这就是:当今世界正处在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世界经济格局发生新变化,国际力量对比出现新态势,全球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锋呈现新特点;还有发达国家在经济、科技等方面仍占优势,综合国力竞争和各种力量较量更趋激烈,不稳定不确定因素增多等问题。这样一种变化了的国际环境,要求全党同志切实提高战略思维、创新思维、辩证思维能力,提高抓住机遇、化解挑战、驾驭复杂局面的能力。特别是要求我们深化对内政外交互动规律的认识,坚持把国内发展同对外开放统一起来,积极利用外部环境提供的发展机遇,有效应对外部环境带来的挑战。在实践中,既要重视国内工作对外部环境的影响,又要注重外部环境对国内工作的反应,更好地为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服务。

从国内环境看,当前最深刻的新变化是出现了同国际金融危机冲击和我国发展呈现的一系列新的阶段性特征相联系的新情况新问题,主要是:经济全球化负面效应凸显,要求我们加快转变发展方式、完善发展模式;同时,随着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深入发展,随着我国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向前迈进,党和国家统筹兼顾各方面利益的难度加大,公民政治参与和网络问政议政的积极性高涨,出现了网上虚拟社会呼声同网下现实社会问题相交织的新情况。这样一种变化了的国内环境,要求我们党提高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能力,提高总揽全局、协调各方能力,提高统筹协调各方面利益关系能力,注重把扩内需同稳外需、保增长同调结构、增活力同惠民生结合起来,把加大社会建设力度同增强社会治理能力结合起来,贯彻发展是硬道理、稳定是硬任务的战略思想,全面提高各级党政干部谋划发展、统筹发展、优化发展、推动发展的本领和群众工作、公共服务、社会管理、维护稳定的本领,注重增强新形势下依法办事能力和应急管理、舆论引导、新兴媒体运用、做好民族宗教工作等方面能力,更加自觉、更加有效地解决一部分党员领导干部中存在的“老办法不管用、新办法不会用”的本领恐慌问题,切实抓好发展这个第一要务,履行好维护稳定这个第一责任。

从党的历史方位和干部队伍构成发生的新变化看,我们党历经革命、建设和改革,已经从领导人民为夺取全国政权而奋斗的党,成为领导人民掌握全国政权并长期执政的党;已经从受到外部封锁和实行计划经济条件下领导国家建设的党,成为对外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领导国家建设的党。这就对保持党的性质、宗旨,坚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提出新的任务、新的要求。同时,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我们党的干部队伍按照“四化”方针持续进行新老交替,党的干部队伍构成也发生深刻变化,党员队伍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也发生了深刻的结构性变化,在快速工业化、城镇化进程中发生的大规模的社会流动,也给党员教育管理提出了新的任务、新的要求。因此,十七届四中全会《决定》指出:“当前,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党的建设状况、党员队伍素质总体上同党肩负的历史使命是适应的。同时,党内也存在不少不适应新形势新任务要求、不符合党的性质和宗旨的问题……这些问题严重削弱党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严重损害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严重影响党的执政地位巩固和执政使命实现,必须引起全党警醒,抓紧加以解决。”

三、切实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应把握的几个要点

(一)要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指导党的建设科学化

科学的思想和理论是马克思主义政党行动的指南,我们党坚持把思想理论建设放在首位,始终以思想理论建设为根本建设。在当代中国,科学的思想理论就是马克思主义及其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就是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党的建设的一切成就,首先归功于马克思主义及其中国化理论成果的指导。在推进党的建设科学化的伟大进程中,坚持以科学的思想理论为指导,一是保证党的建设沿着正确方向发展。我们党是在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指导下建立起来的,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理论体系,是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也是党的建设必须长期坚持的根本指导思想。马克思主义是不断发展的理论。紧密结合我国国情和时代特征大力推进理论创新,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新的实践,不断丰富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党领导的伟大事业和党的建设伟大工程健康发展的重要保证。二是科学思想理论能为党的建设提供方法论指导。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我们认识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强大思想武器,它为我们破解党的建设的一系列难题提供了根本的理论指导和方法,使广大党员干部牢固树立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科学地认识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把握规律,不断提高党的建设的科学水平。这些年,党的建设一些方面的工作下的功夫很大却效果不佳,说明我们对新形势下党的建设的客观规律研究得不够,还不能真正认识和把握它。特别是对党的建设如何体现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无论在实践上还是在理论上,我们都还没有完全解决。理论上不清醒,制度设计、实践推进必然会带有很大的盲目性,也难免事倍功半。因此,我们必须在实践创新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党的建设理论研究和理论创新,努力探索和把握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建设的客观规律,自觉运用和丰富发展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建设的基本经验,进一步完善科学的执政党建设理论体系,为党的建设新的实践和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提供理论指导,使执政党建设不断从必然王国进入自由王国。

(二)要以改革创新精神推进党的建设科学化

“改革创新是当今时代精神的核心,是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的一个根本要求。”《决定》在总结我们党加强自身建设的基本经验时,把坚持改革创新作为重要的一条提出来:“坚持继承和创新相结合,坚持用时代发展要求审视自己、以改革创新精神提高和完善自己,不断推进党的建设实践创新、理论创新、制度创新,建立健全以党章为根本、以民主集中制为核心的制度体系,推进党的建设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发展党内民主,保障党的团结统一,增强党的创造活力。”我国社会主义革命、建设、改革每一步成就的取得都离不开改革创新,党的建设同样如此。历史和现实都表明,任何一个政党,无论实力多强、资格多老、执政时间多长,如果因循守旧、固步自封、保守僵化、不思进取,其创造力就会衰竭,生命就要停止。如果我们不坚持改革创新,抱着传统的、过时的、起阻碍作用甚至是反动的东西不放,就不可能推进党的建设伟大工程,更谈不上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从某种意义上说,推进党的建设科学化是一种既要突破前人成果又要突破陈规的过程,是一种创造性活动。因此,推进党的建设科学化必须突破现状、突破惯例、突破思维定势,敢于大胆地回答前人没有回答过的问题、得出前人没有得出的结

论、总结前人没有总结出的经验、发现前人没有发现的规律。而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坚持改革创新精神,自觉地把思想认识从那些不合时宜的观念、做法和体制的束缚中解放出来。只有这样,才能既坚持党的建设的基本原理,又能够谱写党的建设科学化的新篇章;既能够继承党的建设好的传统和经验,又能创造出科学化的理论体系,及时有效地指导党的建设科学化实践。

(三)要以群众路线的工作方法实现党的建设科学化

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领导集体创立的群众路线,是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成为我们党的根本工作路线,也是我们党根据党的性质和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创造的科学领导方法和工作方法。“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群众路线无论是在社会主义革命、建设还是改革过程中,已经被实践证明是行之有效的科学领导方法和工作方法。推进党的建设科学化要求有科学的方法,最根本、最科学的方法就是贯彻群众路线的方法,一方面,推进党的建设科学化要贯彻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一切为了群众,这是党的建设的出发点和立足点,是对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建设理论的丰富和发展,是中国共产党推进科学执政实践的新起点。一句话,坚持党的群众路线,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是推进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制度建设、反腐倡廉建设的基础性工程,也是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的核心问题。当前,现实生活中那些发生在群众身边的以权谋私、与民争利、侵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直接影响群众的生产生活、引发民愤民怨,严重损害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因而,推进党的建设科学化,必须使党的各级组织尤其是基层组织深入基层、深入群众的具体实践中,切实把群众利益放在心上,从源头上解决损害群众切身利益的突出问题,切实维护和保持好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另一方面,推进党的建设科学化要充分尊重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发挥人民的首创精神。一切依靠群众,向群众学习,集中群众的智慧和创造力形成科学的方法再回到人民群众的实践中检验和完善,把党的正确主张变成群众的自觉行动。《决定》强调,要认真贯彻党的群众路线,坚定不移依靠群众,适应群众工作新特点新要求,深入做好组织群众、宣传群众、教育群众和服务群众、造福群众的各项工作,健全联系群众制度,创新联系群众方式,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正像习近平同志在谈到向群众学习时提出的:“要带着感情、带着责任深入群众当中,倾听群众呼声,体察群众疾苦,始终把人民群众的安危冷暖放在心上,虚心向群众请教,真正做到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

(四)要以高素质的干部队伍和基层党组织(党员队伍建设)建设保证党的建设科学化

推进党的建设科学化关键在人,科学规律的把握,科学制度的制定和执行,科学方法的探寻和运用,都需要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干部党员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的发挥。《决定》已经就如何坚持和健全民主集中制,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制度,党内选举制度、党内决策制度以及干部人事制度和基层党组织建设等问题提出了明确的要求,本文意在指出,推进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的关键在人,重中之重在于党的各级领导干部和基层组织建设。首先是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干部队伍,这是保证党和国家兴旺发达的根本大计,也是推进党的建设科学化的根本动力。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尤其是建国六十年来,在各个历史阶段培养造就了一支总体上适应当时形势任务的干部队伍和大批善于治党治军治国的优秀领导人才,这是我们党所以能够取得革命、建设、改革伟大成就的关键性因素。推进党的建设科学化必须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用人标准,坚持科学化、民主化、制度化方向,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创新人才工作体制机制,努力形成广纳群贤、人尽其才、能上能下、公平公正、充满生机与活力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干部人事制度。其次要以夯实党的执政基础为重点,大力推进基层党组织建设。“党的基层组织是党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是落实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各项工作任务的战斗堡垒。”重视党的基层组织建设,是我们党的组织优势。因此要在推进党的建设科学化进程中,进一步巩固和加强党的基层组织,着力扩大覆盖面、增强生机活力,以健全的组织体系和有效的作用发挥,保证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在基层得以贯彻落实,更好地把党的政治、组织优势转化为推动经济社会文化科学发展的强大力量。

[责任编辑:段志超]

推荐访问:党的建设 科学化 命题 水平 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