绍兴:全力打造独具魅力的文化休闲城市

旅游业是当今世界发展最快、前景最广、规模最大的新兴产业之一。加快发展旅游业是推进经济转型升级的迫切需要,是提升城市品位的必然选择,是改善民生状况的重要途径。绍兴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和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具有发展旅游业的现实优势和良好基础。因此,必须切实增强加快发展旅游业的紧迫感和责任感,认真贯彻落实全省旅游发展大会精神,把旅游业作为保持经济持续稳定增长的支柱产业、先导产业、富民产业来培育,真正树立起抓旅游就是抓产业、抓文化、抓民生的理念,发展大旅游,实施大工程,开拓大市场,推动旅游业在改革中发展、在创新中提升。

坚定发展目标,积极打造独具魅力的文化休闲城市

今年7月举行的市委六届七次全会,提出了绍兴今后一个时期城市发展的目标定位,那就是要加快建设历史文化与现代文明融为一体的“特色产业城市、文化休闲城市、生态宜居城市”。要按照“整体性规划、多元化建设、一体化管理、企业化经营、品牌化营销、全城化旅游”的工作思路,完善旅游产业体系,壮大旅游产业主体,提升旅游产业水平,做大做强旅游产业。争取通过几年的努力,切实提高旅游业在全市国民经济及全省旅游业中的地位和作用,旅游总收入增速高于全市GDP增速,境外游客人数增速高于全国和全省的平均增速。到2012年,全市接待国内游客突破3000万人次,入境游客突破80万人次,人均旅游消费超过全省平均水平,旅游总收入超过300亿元,全市旅游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6%以上,基本形成以古城文化、人文景观、山水风光为特色,以文化旅游、休闲旅游、观光旅游为重点,集吃、住、行、游、购、娱等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性旅游产业体系,努力把绍兴打造成为独具魅力的文化休闲城市。

突出工作重点,全力推进“全城旅游”的规划建设

按照“城是一个景、景是一座城”的要求,把整个中心城市作为一个旅游综合体来建设,深入发掘水乡风情、文化名城和江南古城等特色资源,打响城市整体品牌,加快实现以景区观光为主的旅游城市向城旅一体的城市旅游的跨越。

推进全城旅游,在丰富“水乡风情”上有新突破。坚持以水为脉,充分利用和挖掘河湖自然景观资源和深厚历史文化积淀。保护好老城区现存17条河道和84座桥梁,加快推进曹娥江引水工程建设,加大“清水工程”实施力度,改善内河水环境,复兴老城区“小桥流水、枕河人家”沿河水城风貌。以迎恩门风情水街建设为重点,将老城内环、中环、外环的自然风光、人文景点有机串联起来,展示绍兴水乡独特的民俗风情。加快镜湖区块水环境整治,逐步构筑以河湖为中心、水景建筑为主体,拥有时尚生活方式的娱乐休闲中心。特别是要利用镜湖等湖泊,大力开发渔猎、赛船、吃河鲜、住游船等一系列与水有关的旅游参与项目,力推环城河游船和内和乌篷船项目,加快建设具有一定规模的集中体验区,提升水乡旅游的吸引力。

推进全城旅游,在彰显“文化名城”上有新突破。坚持以文为魂,把繁荣绍兴特色文化与培育壮大旅游产业有机结合起来,统筹规划文化和旅游发展。在打好鲁迅故里品牌的同时,着重抓好陆游、徐渭、蔡元培、秋瑾等名人故居的修复、整合和推介,扩大“跟着课本游绍兴”品牌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以中国黄酒博物馆为载体,以“古越龙山”、“会稽山”等知名品牌为龙头,发展产品特色鲜明的黄酒旅游,开发集展示性、参与性于一体的黄酒旅游线。以兰亭书法艺术学院为依托,利用兰亭书法圣地的优势,吸引全国的书法家和书法爱好者,加大书法旅游纪念品开发力度,引导培育书法产业发展。传承发扬越剧、绍剧、莲花落、新昌调腔等戏曲,寻找更适应新时代文化消费主体的题材,倾力创作“绍兴旅游一台戏”。

推进全城旅游,在展示“江南古城”上有新突破。坚持以城为体,充分发挥有2500年建城史和至今保存完好的始建城址优势,积极保护开发环城河内8.32平方公里的绍兴古城,使之成为江南访古的最佳目的地。坚持历史真实性、风貌完整性、生活延续性相统一,保持古城空间形态,恢复建筑外部形态,延续“名人故里、碧水绕城、粉墙黛瓦、古桥连绵”的古城风貌。按照“原汁原味的保护、原模原样的恢复、有根有据的重建”要求,开发保护越子城、八字桥、蕺山街、鲁迅路、西小河、新河弄、石门槛、前观巷、团箕巷等历史文化街区,切实提升历史街区保护开发水平。加大对文保单位、文保点的整修、保护和开发力度,对国家级重点文保单位和省级文保单位,划定保护范围及建设控制地带,落实相应保护措施。按照“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原则,切实加强城市绿化建设,推进市区二环线内工业企业提升转型搬迁工作,努力营造良好的古城生态环境。加大对古城旅游产品的开发力度,使游客在看古桥、访古居、游古镇中体味绍兴古城的独特魅力。

抓住关键环节,构建具有较强竞争力的旅游产业体系

产业化是旅游发展的方向。要不断创新旅游发展理念,转变旅游发展方式,积极构建旅游产业体系,实现旅游业由粗放型向集约化转变,由数量扩张型向素质提升型转变,由满足旅游基本需求向为市场提供高质量旅游服务的转变。

高起点完善旅游规划。发展旅游必须进行高水平规划。在加强调研和论证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绍兴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科学编制文化旅游、休闲旅游和旅游目的地建设等各方面的配套规划,进一步健全旅游发展规划体系。就市区而言,要按照“以城为心、内外结合”的思路,编制全城旅游发展规划,进一步明确全城旅游的空间布局、功能定位、发展重点和建设要求。在编制和调整城市总体规划、村镇规划、风景名胜区规划、土地利用规划时,充分考虑旅游产业发展的需要,确保相互衔接、相互配套、相互促进。就全市而言,要以“一心、两带、七区”为重点,进一步优化旅游产业发展总体格局,促进旅游产业集群发展。“一心”即中心城市;“两带”即曹娥江沿岸旅游带和浦阳江沿岸旅游带;“七区”即越都古城旅游区、会稽山—兰亭旅游区、鉴湖—柯岩旅游区、大佛寺—十九峰旅游区、曹娥江旅游区、越剧寻根旅游区、浣江—五泄旅游区。同时,深入开展旅游“十百千工程”创建活动,使全市景点景区串点成线、联线成片。

高强度建设旅游产品。按照“彰显资源特色、串连旅游线路、打造旅游精品”的原则,以提高绍兴旅游产品的观赏性、体验性、参与性、趣味性和度假性为重点,着力研究当前旅游业态转型和游客对旅游产品的需求变化,积极开发一批有绍兴特色、区域优势、较强竞争力的旅游拳头产品。实施好“三年建设计划”中的旅游项目,2009年至2011年,全市计划安排重大旅游建设项目27只,总投资171亿元。积极培育发展新型旅游业态,形成绍兴特色化、精品化、高端化的旅游业态体系。进一步打响文化名城旅游品牌,做强文化旅游;推进会稽山旅游度假区休闲中心、绍兴县大香林景区、嵊州崇仁温泉旅游区等度假旅游项目建设,积极发展探险、攀岩、野营、漂流等体验项目,做大度假体验旅游;扶持培育一批果园和农庄,大力发展农家乐休闲旅游;依托纺织、黄酒等优势产业,着力做深工业体验旅游;办好祭禹、黄酒节、纺博会、珍珠节、领带节等节会,做精会展商贸旅游。

高效率运作旅游市场。在注重发挥政府“有形之手”作用的同时,充分发挥市场“无形之手”的优势,不断增强旅游业发展的活力。实行旅游景区经营企业化、运作市场化,切实增强旅游主体的活力。创新旅游投融资体制,鼓励各类投资主体以独资或合资形式参与旅游产业,鼓励民间资本参与和改造国有旅游企业。加大招商选资力度,鼓励外资和民营资本进入旅游业。鼓励旅游企业通过联合、兼并、重组、收购等方式,推进规模化发展,力争到2012年全市拥有5家资产10亿元以上的大型旅游集团,并力争有旅游企业上市。鼓励中小旅游企业发展同业联盟,推进连锁经营。发展壮大旅行社,支持国际知名品牌、国内30强旅行社来绍设立分支机构,加大对本地旅行社的政策扶持,推动大型旅行社集团化、中型旅行社专业化、小型旅行社门市化。大力发展星级酒店,积极发展特色主题酒店和经济型酒店。提升发展旅游景区,加快绍兴古城5A级旅游区创建步伐。积极推进旅游产业投融资体制改革,加大旅游产业投入力度,加大民企、外企投资旅游产业的扶持力度,鼓励国有企业积极投资旅游产业,努力以大投入促进旅游产业大发展。

高品位策划旅游营销。旅游是典型的形象产业、眼球经济,宣传推介至关重要。进一步加强旅游整体营销,建立健全旅游、文化、新闻等多部门组成的宣传促销体系。坚持市县联动,部门合作,筹建绍兴旅游形象推广中心和绍兴旅游驻重要旅游城市的办事机构,构建绍兴旅游全国营销网络。切实加强与省内及周边大城市、港澳的旅游合作,联手开发跨区域精品线路,联手推进无障碍旅游客运、联手促销、互送客源等。在巩固国内主要客源市场、主要入境客源市场的同时,加大对华东其他邻省、珠三角、环渤海湾和欧美、东南亚、南亚等潜在市场,以及自驾游、商务游、修学游等细分市场的营销力度,通过保存量、求增量,实现旅游市场的有效拓展。鼓励有条件的地方进一步增加免费旅游点。结合明年建城2500周年庆典活动和第六届世界合唱比赛,开展绍兴旅游形象公开征集活动,聘请专门机构策划营销推广方案,进行境内外绍兴旅游形象品牌宣传和促销。举办“中国绍兴国际水城旅游节”,充分运用节会营销、媒体营销、名人营销等方式,不断提升绍兴旅游的美誉度。

高标准建设配套设施。加快发展旅游产业,必须加强旅游配套设施建设,增强旅游市场的服务功能。切实加强旅游交通、景区、酒店、商场等设施建设,重点抓好旅游交通条件的改善,提高进出旅游目的地的便捷性。加强景区配套设施建设,努力做到配套齐全、布局合理、便捷安全,与自然景观相协调,与游客需求相适应。规划建设一定规模的旅游商品交易市场和旅游购物特色街,加强旅游购物的开发和经营,逐步形成以地方土特产品系列、特色旅游纪念品系列和文化产品系列为主的旅游商品,提高旅游购物在旅游收入中的比例。筹建集信息咨询、投诉处理、运输换乘、旅游促销于一体的绍兴旅游集散中心,积极创造条件,开通绍兴市区至全市重要旅游景区、长三角主要旅游城市的旅游专线。

加强组织领导,全面落实加快发展旅游业的各项工作

坚持把发展旅游经济摆到重要位置,作为事关经济社会发展的大事来抓,切实从制度建设、政策保障和环境改善等方面,采取有力举措,把各项任务落到实处。

加大政策扶持。制定出台大力发展绍兴旅游业的若干意见,设立旅游发展专项资金,每年保持一定幅度增长,切实加大对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旅游规划编制、旅游项目策划、旅游宣传促销、旅游人才培养等方面的财政投入力度。对鼓励发展的旅游产业、企业,实行一定的税收减免优惠和相关旅游规费减免的政策。支持旅游建设用地的规划安排,逐步提高旅游企业的用地比例。加大对旅游的金融支持力度,完善旅游企业担保体系及运行模式,允许旅游景区、旅游饭店、旅游车船公司等旅游企业探索以特许、营运、收费等经营权和股权质押贷款的方式进行融资。

创新体制机制。成立由市长任组长的旅游工作领导小组,统筹指导和协调旅游业发展的重大事项。优化整合旅游职能机构,撤销市旅游局,成立市旅游委员会,承担全市旅游发展管理职能,联系协调涉旅部门的工作。整合市区涉旅国有资产,组建市旅游集团公司,负责旅游产品的开发、经营和管理。

强化人才支撑。鼓励在绍高校和职业学校设立旅游管理专业,加强旅游从业人员培训中心建设。大力引进旅游教育培训、旅游营销策划、酒店管理等专业人才,推进旅游职业经理人队伍建设。加强旅游在职人员的教育培训,全面实行资格认证和持证上岗制度,并纳入人才工程培训计划。同时,将“农家乐”经营户纳入“千万农村劳动力素质培训工程”,不断提高经营队伍专业化水平。

推荐访问:绍兴 独具 魅力 打造 休闲